日语战国时期为什么说是村战?-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胡帆>日志>日语战国时期为什么说是村战?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胡帆

胡帆

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厦门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胡帆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日语战国时期为什么说是村战?

    • 日本语言教学
    • 历史文化
    2025-07-19

    日本战国时期(约1467年—1615年)被称为“村战”的说法,主要源于中国网络上对这一时期战争规模的调侃或对比。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夸张成分,但也反映了日本战国战争与中国或其他地区历史上大规模战争的部分客观差异。具体原因如下:


    1. 人口与军队规模的差异

    • 日本:战国时期日本总人口约1200万—1800万,各大名的兵力通常为数千至数万人。著名战役如关原合战(1600年)总兵力约15万—20万,已是日本史上最大规模战役之一。

    • 中国对比:同时期中国明朝(如万历朝鲜战争)单次战役动辄数十万兵力。更早的赤壁之战(三国时期)双方总兵力号称超80万(实际约20万—30万)。日本战国战争的规模相形见绌。


    2. 地理与经济限制

    • 领土碎片化:日本战国大名实际控制区域多为几个县甚至更小,相当于中国的“县乡级割据”。例如,武田信玄时期领地约40万石(相当于供养1万—2万兵力)。

    • 后勤能力薄弱:日本多山地地形和农业生产力有限,难以支撑长期大规模作战。军队常因农忙季节解散(“农兵制”),职业军人(武士)比例较低。


    3. 战争形式的特点

    • 以城堡攻防为核心:战争多围绕小型山城(如“支城”)展开,动员人数少。例如著名的“桶狭间之战”(1560年),织田信甲突袭今川义元,双方总兵力仅约2万。

    • 战术相对简单:受限于火器普及率低(铁炮传入后逐渐改变)和骑兵匮乏,野战规模较小,常被戏称为“村长械斗”。


    4. 文化传播与刻板印象

    • 影视游戏的影响:日本战国题材作品(如《战国BASARA》《信长之野望》)常聚焦于武将个人传奇,而中国观众更易对比《三国演义》中“百万大军”的宏大叙事,形成反差。

    • 词汇的戏谑化:“村战”一词最初是中国网民对日本战国规模的调侃,后逐渐成为非正式语境中的标签。


    5. 需注意的客观事实

    • 纵向对比:日本战国战争规模虽不及同时代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但在日本历史上已属空前(此前平安时代战争更小)。

    • 技术进步:战国后期随着铁炮(火绳枪)、大规模筑城(如安土城、大阪城)的普及,战争复杂度显著提升。

    • 统一的意义: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江户幕府260年和平,其政治意义远非“村战”所能概括。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胡帆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胡帆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