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体验他国的风土人情。
然而,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不经意间可能会给教授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今天,烤鸭君就为大家整理了留学教授最反感的几类行为,大家码好!千万不要犯喔~
写邮件不注意格式及礼仪
留学生们刚刚到国外,要经历的第yi重考验,就是语言的过渡期!
国外大学跟老师课下沟通大多还是通过邮件,不少同学用英文写的邮件,还是会存在语气和语义上的误会!
比如,你想约老师今天下午5点线上meeting,千万不能写成Please meet me at 5pm,这就变成了语气强硬的命令,读起来就不是在请求了,就变成了你在命令老师…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以问句来表达请求,比如Shall we meet at 5pm? 而开头的称呼一般是用Dr.(博士)或者Professor(教授)称呼,一定要先查看syllabus,确认好老师的名字和头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没有时间观念!
上课不迟到、跟导师约学术会议时准时抵达,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礼仪!
另外,老师要求的作业提交截止日期、参加学术讲座活动等的时间,都要遵守相关规则,否则很有可能影响老师对你的印象,影响课程的平时分,导致结课成绩不理想哦!
无故旷课!
国外的大多数课程的最终成绩也是由平时分+期末分两部分组成的,而日常上课的出勤,会影响你的平时分!
因为大部分老师都很介意学生无故旷课,但如果你确实有事不能去上课,最好提前给老师发邮件请假说明情况。
不踊跃参与小组讨论
国外的课程一般是lecture和seminar/tutorial, 或者lab/workshop组成;
Lecture主要是听老师讲,但后面几种课程形式就非常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
我们中国学生从小习惯了听老师讲课,由老师带领课堂节奏,也非常在意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
所以,大家出国之后一定要转换思维!
观点没有标准答案,老师会鼓励大家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思维碰撞后,会产生原本想象不到的结果。
不先自主思考就提问
如果大家在课前读文献或者课后完成作业时遇到了问题,一定要先自己查资料思考,或者请教同班同学(比如借他们的笔记等),如果觉得疑惑还是没有解决,再考虑给老师发邮件或者课后请教。
虽然老师是很乐意给学生解答疑惑的,但是如果你的问题过于简单,明明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学习教案就能解决,却还是想直接问老师要来答案,就会给老师留下不爱认真思考的印象!
不看教学大纲
在国外,许多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先将教学大纲发给学生们,包括课程结构、zoom会议室链接、作业题目、考试信息、分数结构等,一定要仔细阅读,把握课程的大致方向,避免在课堂中问出与大纲内容相同的问题,部分老师会很反感这种行为。
另外,还有关于学术诚信的问题,往期已经强调很多次了,在国外,学术不诚信会导致取消学历、开除学籍、禁止重新入学等等,重则还会被遣返!这一点大家牢记!
总之,跟国外的老师同学们交流相处最重要的还是保持真诚和礼貌,别忘了我们出国的初衷是好好学习深造,早日学成。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迎来自己期待已久的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