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欧盟议会正式通过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边境管理改革方案——全新「出入境系统」(Entry/Exit System,简称EES)即将上线。这一数字化变革不仅将替代传统护照盖章模式,更标志着欧盟边境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对于计划前往欧洲的旅客而言,了解EES的运作机制与注意事项已成必要准备。
什么是EES系统?
EES是专门针对第三国公民(非欧盟国家旅客)设计的电子记录平台,覆盖所有通过申根区短期停留的旅客,包括持签证者及免签国家公民。系统将通过生物识别技术与数字化记录,实现以下信息的集中管理:
- 面部影像与指纹数据
- 护照及旅行证件信息
- 精确的入境与离境时间、口岸记录
与传统人工核验不同,EES通过实时共享的数字化档案,彻底取代护照盖章。旅客出入境记录将完全电子化,类似于部分国家已实行的“自助通关”模式。这一改变不仅能精准监控停留期限、防止非法滞留,还将大幅提升边检效率与安全级别。
分阶段上线:2025年10月启动试运行
为确保平稳过渡,EES将分三阶段逐步替代旧系统:
- 首月(约30天):至少10%的出入境流程通过EES完成
- 第三个月(约90天):比例提升至35%
- 第六个月(约170天):全面覆盖所有出入境场景
各成员国可根据技术准备情况灵活调整时间表,但整体目标是在2026年完成全员切换。旅客需注意,部分口岸可能提前启用新系统,建议出行前确认目的地国家的最新动态。
旅客需做好哪些准备?
EES的推行意味着入境流程将更依赖数字化与生物识别技术,以下几点需重点关注:
1. 生物识别信息采集
首次使用EES的旅客需在边检处完成面部与指纹录入。已录入信息的旅客则可通过自助设备快速通关,大幅缩短排队时间。
2. 必备材料清单
为避免通关延误,建议提前备齐以下文件:
- 生物识别护照或附有效签证的普通护照
- 申根国强制要求的旅行保险证明
- 详细的行程单、酒店预订及返程机票
- 资金证明(如银行存款、信用卡等)
3. 遵守签证规定
系统将自动计算旅客在申根区的累计停留时间,超期滞留记录可能影响未来签证申请。建议提前规划行程,确保符合90/180天规则(即每180天内停留不超过90天)。
数字化边境管理的深远意义
EES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体现了欧盟在边境安全与便利性之间的平衡探索。通过实时数据共享,成员国能更高效协作应对跨境犯罪与非法移民问题,同时为旅客提供更流畅的通关体验。
对于计划赴欧的中国旅客而言,这一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提前适应数字化流程、严格遵守签证规则,将成为享受欧洲之行的关键前提。随着系统逐步完善,未来或许还能看到更多智能化服务,如移动端预审、个性化通关提醒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