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际学校:课本之外的日常,不止有竞争与分数-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吴婷>日志>新加坡国际学校:课本之外的日常,不止有竞争与分数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吴婷

吴婷

欧亚语培课程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福州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吴婷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新加坡国际学校:课本之外的日常,不止有竞争与分数

    • 新加坡本科
    • 院校介绍
    2025-07-16

    在很多中国家长的印象里,国际学校仿佛是高收入家庭的“专属赛道”,是通向海外名校的捷径,是孩子的集结地。甚至有些人认为,国际学校不过是把国内的竞争从高考战场转移到了申请大学的赛道,照样“内卷”,只是换了个包装。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新加坡的国际学校,观察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校园日常,会发现:国际学校的竞争确实存在,但它的核心从来不只是分数。这里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和生活氛围,与中国传统的学校截然不同,更注重于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看看新加坡国际学校,课本之外的真实日常。

     

     

    学习:

    图片

    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探究世界

    图片

     

     

    在中国公立学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而单一——考试高分。无论是小学的月考,初中的中考,还是高中的高考,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统一的考试大纲和标准答案,老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方向都紧紧锁定在“如何得分”上。课本的标准,习题是反复练习的重点,考试成绩几乎成为评判学生能力的尺度。

     

     

    而新加坡国际学校的课堂,显得更像是一个思维训练营。以IB课程为例,学生从小就被鼓励去质疑、去探讨、去研究,而不是一味接受。数学不仅是计算,更注重逻辑推理与实际应用;科学不仅是理论,更重视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语言课不止是词汇和语法,更强调批判性阅读与观点表达。如果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课程通常围绕某个探究主题展开。例如:蝴蝶的一生、宇宙的奥秘等,孩子们围绕主题跨学科学习语言、自然、人文等内容。老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思考的激发者”。考试依然存在,但更像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普遍强调探究项目、跨学科研究和展示性评估,学生不仅要掌握考试技能,还要具备沟通、协作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课外活动:

    图片

    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图片

     

     

    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课外活动往往只是“点缀”——运动会、艺术节,或偶尔的社团活动,更多是应景或者选拔比赛用的“加分项目”。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被各种课业和补习班占满。

     

     

    新加坡国际学校的课外活动(CCA),则被视为课程组成部分,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一到两项,甚至更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仅是“玩一玩”,而是有系统的训练和目标设定。篮球、足球、游泳、马术、击剑、戏剧、舞蹈、辩论、环保社团、机器人编程、公益项目……国际学校提供的选项远比公立学校丰富,学校也会投入相应的资源去培养。部分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发展出兴趣方向,甚至因此获得海外大学认可。更难得的是,课外活动在这里不是“精英的特权”,而是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参与的学习机会。这种全人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在课堂之外,建立起团队意识、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校园氛围:

    图片

    竞争存在,但不以成绩论成败

    图片

     

     

    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多元,教育理念也更加开放。和国内“唯分数论”的环境不同,国际学校更加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多元发展。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就贴标签,也不会只关注“尖子生”。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潜能和性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有的孩子擅长科学研究,有的孩子在艺术方面表现突出,有的孩子在体育项目上有天赋,这些都会被同等重视。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远没有想象中的“敌对竞争”。相反,合作和互助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很多项目制的学习需要团队完成,课外活动也鼓励协作与集体荣誉感。竞争固然存在,尤其是在申请高校时,但这不是单一的衡量标准。学生们被鼓励去追求自我突破,而不是单纯地超越别人。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们既有追求卓越的动力,也有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图片

    国际学校的日常

    其实是另一种对未来的准备

    图片

     

     

    很多人以为,国际学校的孩子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他们的成长环境,正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缩影。在这个多元、开放、竞争激烈又充满合作的校园里,他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如何管理时间和压力、如何从失败中获得反思与成长。

     

     

    相比之下,国内公立学校固然有其优点,比如扎实的基础教育和严格的纪律管理,但在创造力、领导力等素质教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而这些,正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最看重的素质。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仅仅是“高分考生”,而是一个能适应未来挑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新加坡的国际学校,或许真的值得你为孩子认真考虑。这里的日常,藏着的不是浮夸的标签,而是无数潜移默化的成长机会。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吴婷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吴婷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