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错误论调进行了驳斥,强调要以客观视角看待留学归国群体:
驳斥“回国养老‘摘桃’论”:中国当前的创新能力、科研条件和政策支持都非常优质,海归人才凭实力立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及多数三甲医院院长为留学回国人员,贡献显著。
驳斥“回国人才‘二流’论”:如今中国评判人才的标准是“真才实学与实际贡献”,海内外人才一视同仁。
驳斥“出国留学‘原罪’论”:中国始终秉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原则,跨国学习是缩短技术差距、互学互鉴的重要路径。
驳斥“内外人才‘对立’论”:人才竞争的核心是能力与贡献,而非身份标签。中国舞台足够广阔,海归人才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人才的实践优势可以互补,共同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准备留学的还是已经成为留学生的你,或许都曾听过类似的杂音:
“留学回来是不是‘镀金’变‘褪色’?”
“如今国内机会真的比国外多吗?”
然而,从时代发展看,中国对留学生归国的欢迎不仅体现在理念上,更落实在各地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中。从一线城市到新一线城市,从落户便利到创业扶持,一系列精准举措都在为海归人才铺就“归巢”的坦途。
为招揽海归人才,北上广深等城市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利好政策,前途君在往期推文中也进行过汇总,各位小伙伴可以参考~
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针对海外留学生参加定向选调的相关政策。例如,成都近日宣布,世界名校留学生可参加定向选调,符合选调资格的高校名单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制定,共54所国(境)外大学上榜。
据官方公告,这54所高校由US News、QS、THE、ARWU世界大学最新综合排名重新排列确定,并且有两个特别要求:
1. 在四项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均列前50的高校,不限专业。
2. 其他高校须符合四川急需紧缺专业范围。
54所国(境)外高校中有25所大学符合不限专业选调的资格,另外29所大学有专业限制。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都针对留学生回国就业发布了相关公告。
北京
2025年北京选调生及“优培计划”招聘公告中,“优培计划”认可的国(境)外高校名单依据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名确定,涉及100所院校。
上海
在上海发布的2025年度选调应届优大学毕业生公告中,选调院校包括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应届优毕业生,高校范围参照上海市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办理落户的高校名单。
“人才的流向,也是时代的风向。”如今我们既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本土栋梁,也需要“带着全球经验解决问题”的海归力量。留学是为了看世界,而归国是为了让世界看到你。留学生们在海外学到的专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前沿视野,都将会成为国内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所渴求的“养分”。前途君也期待每一位学子带着才华与梦想,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