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HKU)在“低空经济”这一国家战略级新兴赛道中,正通过“人才培养 + 科研攻关 + 产业对接”的三位一体布局,迅速占领制高点。以下从专业设置、科研平台、政产学合作、应用场景四大维度作一站式梳理。
一、全球shouge低空技术硕士——低空科技工程理学硕士(MSc in Engineering in Low-Altitude Technology)
1. 项目定位
2025 Fall 首届招生,学制 1 年,首期计划 100 人,面向航空、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交通、物流及经管等多学科背景申请人。
2. 课程架构
• 核心模块:低空飞行器设计、eVTOL 电动垂直起降技术、空域管理与 UTM 系统、低空通信与感知网络、AI 导航与避障、适航法规与安全管理。
• 交叉模块:低空物流运营、空中交通经济分析、跨境低空法律与政策、低空文旅产品设计。
• 实践环节:香港/深圳两地飞行试验场 120+ 小时实训、大湾区龙头无人机企业项目制实习(如顺丰无人机、大疆、亿航)。
3. 申请要点
IELTS 6.5(单项 5.5)或 TOEFL 80;GRE 非强制但可加分;DDL 为 2025 年 4 月 30 日(diyi轮奖学金考量)。
二、校级科研与产业平台
1. “香港大学低空经济研究中心”
由工学院、理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四大院系共建,聚焦通信/导航/监视(CNS)一体化、低空数字孪生、跨境法规框架三大方向。
2. 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秘书处落户港大
2024 年 11 月签署合作备忘录,联盟成员包括香港运输署、民航处、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顺丰、华为、亿航等 60+ 政府与企业单位。
3. 首届低空峰会(2025.1.10-11)
港大联合联盟在香港本部及深圳青年科创学院同步举办,议题涵盖“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跨境物流走廊”“eVTOL 城市空中交通”等,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倡议书》。
三、政府“监管沙盒”与场景落地
1. 香港首批试点项目
• 紧急医疗血液/药品无人机配送:港大团队负责航路规划算法,联合消防处、医管局在北大屿山-中环-玛丽医院示范航线。
• 低空跨境物流:北部都会区↔深圳福田保税区,探索“一地两检”海关清关模式。
• 空中观光/文旅:维港-赤柱-离岛“10 分钟空中微旅行”概念验证,由港大经管学院设计票价模型。
2. 基础设施与数据支持
港大与香港电讯 HKT、数码港合作,在北部都会区布设 5G-A 通感一体基站,实时采集空域气象、电磁干扰等数据,为沙盒提供数字底座。
四、科研优势与产业转化案例
• 通信/感知:港大电机电子工程系毫米波与太赫兹重点实验室已开发出 5G-A 通感基站原型,定位精度 10 cm,刷新率 100 Hz,适用于城市峡谷环境。
• 飞行控制:机械工程系“鲁棒自适应非线性控制”算法已完成顺丰无人机 5000+ 架次实测,在 7 级侧风下仍保持 <0.5 m 航线偏差,正申请民航局适航认证。
• 法规研究:法学院空间法与政策研究中心为香港民航处起草《低空飞行(跨境)条例草案(2025)》提供学术支持,明确 eVTOL 飞行员资质、保险及事故责任框架。
结论
香港大学通过“全球shouge低空科技工程硕士项目 + 跨学科研究中心 + 政府沙盒shoufa阵容”的三重抓手,正在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标准制定、场景落地、资本对接的完整低空经济生态。对于志在抢占万亿级新赛道的同学与企业,港大已成为大湾区最不可忽视的“超级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