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力篇】英特尔宣布7月裁员超10000人!芯片之王跌落神坛留学生如何避险?-新东方前途出国

400-107-1010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就业力篇】英特尔宣布7月裁员超10000人!芯片之王跌落神坛留学生如何避险?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就业力篇】英特尔宣布7月裁员超10000人!芯片之王跌落神坛留学生如何避险?

  • 美国研究生
  • 留学指南
2025-07-03
近日,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式宣布将于7月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削减8000至1万名员工,约占其代工工厂总人数的15%-20%。
 
据统计,2024年至今英特尔已累计裁员1.5万人(包括俄勒冈州3000岗位)。面对PC市场持续低迷、数据中心业务竞争加剧,以及AI芯片研发进度滞后等多重压力,这家老牌科技巨头正陷入长期销售疲软的困境。
 

原因

Intel跌落神坛

曾经硅谷的“扛把子”,CPU界的top——英特尔,又是裁员、又是亏损、甚至传出要被分拆的传闻... 这个曾经让无数工程师向往的“梦厂”,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错失技术革命浪潮

2006年,英特尔因“利润率低”拒绝为初代iPhone代工芯片,错失移动互联网入口,这一决策直接导致ARM架构崛起,三星、苹果等企业借机主导移动芯片市场。

 

英特尔长期将GPU视为“CPU附属品”,忽视并行计算趋势,当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崛起时,英特尔的Larrabee项目因技术路线混乱而失败,彻底丧失AI算力先机

 

10纳米、7纳米工艺的多次延期,使英特尔从技术领跑者沦为台积电、三星的追赶者,其IDM模式(设计+制造一体化)因制造环节效率低下、客户单一等问题陷入负循环

 

企业创新僵化

英特尔曾因季度利润压力砍掉AI芯片项目,而同期英伟达、AMD则通过高风险投入抢占市场。高管薪酬与短期业绩强挂钩,导致长期战略难以执行。

 

工程师文化衰落,创新提案需经过27个审批节点,平均耗时超6个月,2018年-2023年,英特尔创新项目通过率从35%暴跌至17%,远低于英伟达的65%。

 

外部竞争与行业变局

苹果M系列芯片的成功验证了低功耗架构的潜力,而英特尔固守X86架构,未能适应多样化需求。

 

美国“芯片法案”补贴落地缓慢,英特尔代工业务因客户信任不足难以盈利,叠加政府订单扯皮问题,加剧了资金链压力。

 

 

启示

留学生求职避坑

作为曾经主导全球芯片行业的巨头,英特尔的衰落是技术、战略与管理多重危机的集中爆发,其教训对科技行业从业者,尤其是留学生具有重要警示意义。大厂也可能“翻车”!那我们留学生求职时,怎么擦亮眼睛,避开潜在风险?

 

选公司/行业,不要只看光环:

别迷信巨头光环! 英特尔够牛吧?一样摔得很惨。选公司时,深入研究它的核心业务是否健康、技术路线是否前沿、对市场变化是否敏感,别只看公司名字响不响。

 

在技术浪潮里冲浪:

移动互联网、AI、RISC-V... 每次技术大变革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英特尔错过AI,成就了英伟达、AMD。关注那些押注未来如AI芯片、量子计算、新能源的潜力股公司或团队,哪怕现在规模不大。

 

识别“健康”的组织:

公司是否敢于“革自己的命”? 英特尔就是太依赖CPU老本,不愿冒险。面试时,问问公司如何应对技术变革?有没有成功的转型案例? 反应快、敢创新的公司更有活力,了解团队是否扁平、沟通是否顺畅、试错是否被允许? 这些直接影响你的工作体验和成长速度。

升级

求职技能包

英特尔的衰落并非个例,而是科技行业“颠覆式创新”规律的必然结果。当下,科技行业裁员频起,传统岗位被AI取代,核心业务在激烈内卷中收缩,招聘冻结从传闻变为现实留学生同样需要调整求职策略在这场大洗牌中找到出路
 

实习/求职雷达:

优先选择英伟达、AMD、特斯拉、OpenAI生态企业、topAI芯片初创 (Cerebras, Groq等)、云计算巨头 (AWS, Azure, GCP) 的核心技术/创新部门。

谨慎评估传统硬件/软件巨头的“传统优势业务”部门,多问几个为什么,看其转型决心和动作

 

从“单一技术”到“复合能力”

硬技能要“广”也要“深”,别只死磕一个方向(像英特尔只认CPU),掌握跨领域技能栈才是王道!比如:

软件+硬件结合: 懂点芯片架构也懂上层算法优化

AI+领域知识: 把AI应用到生物、金融、材料等具体场景

理解市场趋势、商业模式、财务基础,知道技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你才更不可替代。

 

面试时敢于灵魂拷问

“公司最近1-3年最创新产品或技术突破是什么?它在市场上反响如何?”

“我申请的团队/项目,在公司的整体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资源投入如何?”

“技术团队在重大产品方向或技术路线决策中有多大的话语权?”

“公司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比如每个季度的财报)和长期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投资?” 

……


 

现在,元宇宙、量子计算、脑机接口、AI Agent... 新的“班车”正在进站,谁会成为下一个“英特尔”?谁又会成为下一个“英伟达”或“OpenAI”?

近日,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式宣布将于7月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削减8000至1万名员工,约占其代工工厂总人数的15%-20%。
 
据统计,2024年至今英特尔已累计裁员1.5万人(包括俄勒冈州3000岗位)。面对PC市场持续低迷、数据中心业务竞争加剧,以及AI芯片研发进度滞后等多重压力,这家老牌科技巨头正陷入长期销售疲软的困境。
 

原因

Intel跌落神坛

曾经硅谷的“扛把子”,CPU界的top——英特尔,又是裁员、又是亏损、甚至传出要被分拆的传闻... 这个曾经让无数工程师向往的“梦厂”,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错失技术革命浪潮

2006年,英特尔因“利润率低”拒绝为初代iPhone代工芯片,错失移动互联网入口,这一决策直接导致ARM架构崛起,三星、苹果等企业借机主导移动芯片市场。

 

英特尔长期将GPU视为“CPU附属品”,忽视并行计算趋势,当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崛起时,英特尔的Larrabee项目因技术路线混乱而失败,彻底丧失AI算力先机

 

10纳米、7纳米工艺的多次延期,使英特尔从技术领跑者沦为台积电、三星的追赶者,其IDM模式(设计+制造一体化)因制造环节效率低下、客户单一等问题陷入负循环

 

企业创新僵化

英特尔曾因季度利润压力砍掉AI芯片项目,而同期英伟达、AMD则通过高风险投入抢占市场。高管薪酬与短期业绩强挂钩,导致长期战略难以执行。

 

工程师文化衰落,创新提案需经过27个审批节点,平均耗时超6个月,2018年-2023年,英特尔创新项目通过率从35%暴跌至17%,远低于英伟达的65%。

 

外部竞争与行业变局

苹果M系列芯片的成功验证了低功耗架构的潜力,而英特尔固守X86架构,未能适应多样化需求。

 

美国“芯片法案”补贴落地缓慢,英特尔代工业务因客户信任不足难以盈利,叠加政府订单扯皮问题,加剧了资金链压力。

 

 

启示

留学生求职避坑

作为曾经主导全球芯片行业的巨头,英特尔的衰落是技术、战略与管理多重危机的集中爆发,其教训对科技行业从业者,尤其是留学生具有重要警示意义。大厂也可能“翻车”!那我们留学生求职时,怎么擦亮眼睛,避开潜在风险?

 

选公司/行业,不要只看光环:

别迷信巨头光环! 英特尔够牛吧?一样摔得很惨。选公司时,深入研究它的核心业务是否健康、技术路线是否前沿、对市场变化是否敏感,别只看公司名字响不响。

 

在技术浪潮里冲浪:

移动互联网、AI、RISC-V... 每次技术大变革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英特尔错过AI,成就了英伟达、AMD。关注那些押注未来如AI芯片、量子计算、新能源的潜力股公司或团队,哪怕现在规模不大。

 

识别“健康”的组织:

公司是否敢于“革自己的命”? 英特尔就是太依赖CPU老本,不愿冒险。面试时,问问公司如何应对技术变革?有没有成功的转型案例? 反应快、敢创新的公司更有活力,了解团队是否扁平、沟通是否顺畅、试错是否被允许? 这些直接影响你的工作体验和成长速度。

升级

求职技能包

英特尔的衰落并非个例,而是科技行业“颠覆式创新”规律的必然结果。当下,科技行业裁员频起,传统岗位被AI取代,核心业务在激烈内卷中收缩,招聘冻结从传闻变为现实留学生同样需要调整求职策略在这场大洗牌中找到出路
 

实习/求职雷达:

优先选择英伟达、AMD、特斯拉、OpenAI生态企业、topAI芯片初创 (Cerebras, Groq等)、云计算巨头 (AWS, Azure, GCP) 的核心技术/创新部门。

谨慎评估传统硬件/软件巨头的“传统优势业务”部门,多问几个为什么,看其转型决心和动作

 

从“单一技术”到“复合能力”

硬技能要“广”也要“深”,别只死磕一个方向(像英特尔只认CPU),掌握跨领域技能栈才是王道!比如:

软件+硬件结合: 懂点芯片架构也懂上层算法优化

AI+领域知识: 把AI应用到生物、金融、材料等具体场景

理解市场趋势、商业模式、财务基础,知道技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你才更不可替代。

 

面试时敢于灵魂拷问

“公司最近1-3年最创新产品或技术突破是什么?它在市场上反响如何?”

“我申请的团队/项目,在公司的整体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资源投入如何?”

“技术团队在重大产品方向或技术路线决策中有多大的话语权?”

“公司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比如每个季度的财报)和长期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投资?” 

……


 

现在,元宇宙、量子计算、脑机接口、AI Agent... 新的“班车”正在进站,谁会成为下一个“英特尔”?谁又会成为下一个“英伟达”或“OpenAI”?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https://liuxue.xdf.cn/blog/blog_7624829.shtml?from=copy_web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