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大学排名还在比拼论文数量和诺贝尔奖得主时,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近日发布的2025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却带来了一股清流——这份被称为全球高等教育界"正能量榜"的评估体系,完全颠覆了传统排名逻辑,不再单纯关注学术成就,而是聚焦高校对实现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际贡献。在这个独特的榜单上,北美三所高校成功跻身全球前十,而令人意外的是,常春藤盟校却集体"缺席"行列,这一现象引发了教育界对大学社会价值与学术声誉关系的重新思考。
颠覆传统:"正能量"评估体系
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自2019年首次发布以来,已经发展成为衡量高校社会贡献的重要标尺。与QS、U.S.News等传统排名不同,该排名完全基于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消除贫困、零饥饿、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等。2025年的排名涵盖了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526所高校,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评估方法也别具一格:高校必须选择SDG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和至少三个其他SDGs参与评比。总分计算中,SDG17占22%,其余三个SDGs各占26%。这种设计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专注特定领域,而非追求"全能"表现。
北美三强突围:公立大学的逆袭
在2025年的榜单中,北美地区有三所高校闯入全球前十,成为最大赢家之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和加拿大女王大学并列第六,阿尔伯塔大学位列第八。这三所高校的共同特点是——均为公立大学,且在传统学术排名中并不突出。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以其"包容性卓越"理念闻名,在SDG1(消除贫困)和SDG10(减少不平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该校通过创新的奖学金计划和社区合作项目,大幅提高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入学率。女王大学则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领域领先,其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为加拿大各地社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能源解决方案。阿尔伯塔大学凭借在SDG3(良好健康与福祉)方面的卓越贡献上榜,该校的公共卫生项目直接惠及了加拿大原住民社区。
北美公立大学的优异表现印证了一个趋势:在衡量社会实际贡献时,那些植根社区、服务大众的公立院校往往比专注于精英教育的私立名校更具优势。这些公立大学通常拥有更广泛的社区网络、更务实的项目设计,以及更强烈的公共服务使命。
藤校缺席的背后:精英教育的局限性
令人惊讶的是,在影响力排名前50名中,几乎看不到常春藤盟校的身影。达特茅斯学院和布朗大学这两所藤校甚至未能进入前300名。这一现象与传统学术排名形成鲜明对比——在QS或U.S.News榜单上,这些藤校通常占据着统治地位。
深入分析发现,藤校在影响力排名中的弱势主要源于几个因素:首先,这些精英院校的研究往往偏向理论而非应用,与社会实际问题存在一定脱节;其次,它们的学生群体和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虽高,但与本地社区的联系相对薄弱;最重要的是,藤校的小规模精英教育模式限制了其在广泛社会层面的直接影响。
以达特茅斯学院为例,该校在U.S.News全美排名中高居前20,本科教学质量备受推崇,师生比达到惊人的1:7。然而,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封闭的校园文化,使其难以在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等SDGs指标上取得亮眼成绩。
亚洲高校崛起:岭南大学"优质教育"全球登顶
亚洲高校在此次排名中表现抢眼,韩国庆北国立大学高居全球第三,印度尼西亚艾尔朗加大学首次上榜即位列第九。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香港岭南大学在SDG4(优质教育)单项排名中荣登全球榜首。
岭南大学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博雅教育理念和一系列创新举措:该校为全体师生免费提供ChatGPT和DeepSeek等AI工具,并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列为必修课程,系统培养学生与AI协作的能力。同时,岭南大学通过广泛的社区教育项目,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基层群体,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普惠性。
中国大陆高校也有亮眼表现:南方科技大学进入总榜201-300名区间,成为内地领先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在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单项排名中跻身世界百强。台湾大学更是从去年的第55名跃升至第14名。
排名启示:大学的社会价值如何衡量?
泰晤士影响力排名的兴起,标志着全球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从单纯追求学术卓越,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实际贡献。这一转变对大学发展、学生择校乃至公共政策制定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对高校而言,影响力排名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产出学术成果的同时,大学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西悉尼大学(连续四年蝉联榜首)的成功经验表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教学、研究和校园运营的各个方面,是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关键。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份排名提供了选校的新维度。传统排名反映的是学术声誉和科研实力,而影响力排名则揭示了大学在解决人类共同挑战中的实际作用。正如泰晤士高等教育知识官Phil Baty所言:"这些大学不仅在改变自己学生的生活,更在改变整个世界"。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影响力排名为高等教育投资提供了新思路。那些能够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社会解决方案的高校,或许值得更多的公共支持。
在这个气候变化、贫富差距、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的时代,大学的社会角色正被重新定义。泰晤士影响力排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高等教育机构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实际作为。当西悉尼大学庆祝四连冠、岭南大学登顶"优质教育"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几所高校的荣耀,更是一种新型大学理念的崛起——卓越不仅体现在学术殿堂的高度,更体现在服务社会的广度与深度。这或许才是大学"正能量"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