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正式公布了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此次排名一经发布,便吸引了众多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人士的目光。新加入的排名指标给榜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备受留学生青睐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院校,在本次排名中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这份榜单的神秘面纱。
QS新指标解读
QS世界大学排名作为每年备受瞩目的榜单,今年覆盖了来自106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00多所大学。此前,QS官网就已悄然更新了排名方法,引入了一个引人关注的新指标——“国际学生多样性(ISD)”。这一新指标可视为对原有“国际学生比例(ISR)”的升级。它不仅考量学校国际生的比例,还注重国际生国籍的多样性,旨在更全面地评估学校在国际学生方面的综合情况。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国际学生多样性这一项仍作为非加权指标,不参与最终排名。而最终的排名指标及权重也已确定,为各大学的综合评估提供了清晰的依据。
新马港院校排名亮点
中国香港:港校崛起,竞争加剧
在本次排名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校实现了重大突破。共有9所大学成功上榜,其中5所大学更是打入了全球前100位。在全球拥有5所或更多上榜高校的地区中,香港高等教育体系的提升幅度位居第二,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香港大学(HKU)表现尤为出色,冲到了世界第11位,创下了历史新高,稳居香港高校首位。香港中文大学(CUHK)位居全球第32位,香港科技大学(HKUST)位居全球第44位,香港城市大学(CityU)位居全球第63位,香港理工大学(PolyU)位居全球第54位,这些高校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此外,香港浸会大学(HKBU)位居全球第244位,香港教育大学参与排名并位居全球第530位,香港岭南大学位列第701 - 710位,香港都会大学位居781 - 790位。
2026QS排名的更新,让港校整体表现令人振奋。但这也意味着,香港高校的申请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商科、传媒、教育、计算机、工程等热门专业,申请要求可能会随着QS排名的提升而水涨船高。不过,非尖子生也并非没有机会去香港求学。只要选对路径,同样能走进港校课堂。具体路径可以参考相关升学指导内容。
新加坡:新二持续领跑,私立院校受青睐
新加坡在全球前15中占据2个席位,表现依旧亮眼。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稳坐亚洲宝座,连续11年成为QS排名榜上的亚洲名,位居全球第8名;南洋理工大学(NTU)今年稳坐Top20,位居全球第12名。
此外,新加坡还有两所公立大学上榜,分别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位居全球第519位;新加坡管理大学(SMU),位居全球第511位。在私立大学方面,在新加坡开设课程的英澳大学中,有不少院校排名表现优异。其中名次前4的分别是:英国伯明翰大学,位居世界第76位;英国诺丁汉大学,位居世界第97位;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位居世界第118位;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位居世界第125位。
由于新加坡公立学校申请难度较大,不少留学生将目光投向了私立院校。特别是那些有澳洲、英国等联合办学的新加坡私立大学,不仅能让留学生以较低成本完成大学学业、快速获得学历,还能获得这些学校的学位证,且受到中留服认可。同时,其申请难度远远小于新加坡六大公立院校,是低门槛跃升世界名校的优选路径。
马来西亚:高校数量增加,实力稳步提升
在1500多所高校当中,马来西亚一共有32所高校入榜,较去年新增4所,高校数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中,马来亚大学持续上升,位居全球第58名,继续领跑马来西亚的大学,也是进入全球前100名的马来西亚高校。
此外,马来西亚Top 4的其他大学也表现出色,分别是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位居世界第126位;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位居世界第134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位居世界第134位。在私立大学方面,马来西亚的名仍是排名第253名的泰莱大学(Tayl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