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正式发布。本年度排名中,亚洲地区多所高校取得进展,显示出持续发展的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多所高校在排名中实现上升,在国际教育环境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一、香港高校排名整体提升
在最新QS排名中,香港共有9所高校入榜,其中5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0,整体表现稳中有升:
高校名称 | 2026年排名 | 2025年排名 | 变化 |
---|---|---|---|
香港大学(HKU) | 第11位 | 第17位 | 上升6位 |
香港中文大学(CUHK) | 第32位 | 第36位 | 上升4位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 第44位 | 第47位 | 上升3位 |
香港理工大学(PolyU) | 第54位 | 第57位 | 上升3位 |
香港城市大学(CityU) | 第63位 | 第62位 | 微幅下滑 |
香港浸会大学(HKBU) | 第244位 | 第281位 | 上升37位 |
香港教育大学(EdUHK) | 第530位 | 基本持平 | |
岭南大学(LU) | 第701–710位 | 稳定 | |
香港都会大学(HKMU) | 第781–790位 | 新入榜 |
这一排名分布反映出香港高校在学术影响、师资国际化、科研协作与学生多元化等方面均具备坚实基础,整体趋势积极。
二、推动香港高校排名上升的因素
-
学术评价改善
多所高校在全球学术声誉指标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可,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力不断提升。 -
师生多元构成
香港高校拥有较高比例的国际教职人员与国际学生,有助于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与研究环境。 -
毕业生就业口碑良好
各校在QS“雇主声誉”指标中表现稳定,反映出其培养的人才获得广泛认可,具备较强的行业适应能力。 -
科研网络拓展
香港高校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借助区域协作平台提升研究产出质量与影响。 -
政策支持与区域联动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会,港校与内地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更多联合项目和平台,增强了资源协同与人才交流。
三、亚洲及欧亚高校整体表现概览
除了香港外,亚洲其他地区高校在本次排名中也有较好表现:
-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全球第8,南洋理工大学位列第12,继续在区域内保持稳定位置。
-
中国内地:北京大学排名第14,清华大学并列第17,复旦大学跃升至第30位,显示出稳步进步趋势。
-
韩国:首尔大学位列第38,KAIST位列第41,延续近年稳定表现。
-
日本:东京大学排名第36,京都大学排名略有下调,位于第67位,其他高校排名相对平稳。
整体来看,亚洲高校在教学科研与国际合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在QS多项评价指标中持续提升。
四、香港高校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排名有所上升,但香港高校也面临若干长期挑战:
-
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全球地缘与教育流动性环境波动,可能影响国际人才流动与招生策略的实施。 -
区域内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亚洲其他地区高校快速发展,香港高校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保持特色和优势。 -
科研转化机制仍需完善
如何将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对接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后续发展重点之一。
五、建议同学们关注发展动向,把握良机
2026年QS排名展现出亚洲高等教育格局日趋多元,香港高校整体表现较为积极。对于希望拓展国际视野、探索更多学术机会的同学来说,不妨进一步了解香港及亚洲地区高校的办学方向、学科特色和发展潜力。
在未来的升学规划与职业路径选择中,希望大家能够结合个人兴趣与发展目标,抓住当前良好窗口,积极准备,稳步前行。教育是一段旅程,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坚定地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