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不少留学生在入学后发现自己选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有的课程太理论化,有的就业前景与预期不符。如何避免“跟风热门专业”或“盲目选择”?以下是几个关键考量点:
1. 别只看排名,看课程设置
许多学生选专业时只关注QS学科排名,但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能差异巨大。例如:
-
计算机科学:有的学校偏重理论(如牛津、剑桥),有的更注重实践与行业应用(如帝国理工、布里斯托)。
-
金融学:LSE的金融更偏向经济模型分析,而华威的金融数学(Financial Mathematics)则涉及更多量化计算。
建议: 仔细阅读官网的Module Handbook(课程手册),看看核心课程是否匹配你的兴趣和能力。
2. 热门专业≠适合你,冷门专业≠没前途
-
热门专业(如金融、计算机、传媒):竞争激烈,课程负荷大,且部分专业(如泛商科)可能因申请人数过多而导致回国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
冷门但潜力大的专业:如数据伦理(Data Ethics)、环境政策(Environmental Policy)、文化遗产管理(Cultural Heritage)等,可能在小众领域有独特机会。
建议: 如果数学较弱,却因为“高薪”盲目选择金融工程,可能会学得很痛苦。不如选择更适合自己特长的领域。
3. 职业导向vs.学术导向
-
职业导向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工程):通常课程包含实习、行业合作项目,适合目标明确、希望快速就业的学生。
-
学术导向专业(如哲学、古典学、纯数学):更适合计划读研或走学术路线的学生,但就业时可能需要额外技能(如编程、数据分析)来增强竞争力。
建议: 如果你不确定未来是否读博,可以选择“Applied”版本的专业(如“Applied Linguistics”而非纯语言学),以保留更多就业选择。
4. 交叉学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英国许多大学提供跨学科专业,如:
-
Business Analytics(商业分析) = 商科 + 数据科学
-
Digital Humanities(数字人文) = 计算机 + 历史/艺术
这类专业既能拓宽知识面,也能在就业时展现独特优势。
5. 试错成本:英国转专业难吗?
-
本科阶段:英国大学年(尤其苏格兰四年制本科)通常允许换专业,但热门专业(如医学、法律)可能有限制。
-
硕士阶段:转专业较难,但可以通过预科(Pre-Master)或补充相关实习/课程来弥补背景。
选专业不能仅凭“听说这个专业好”,而应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如果实在不确定,可以选择课程设置较灵活的专业,或在申请前咨询在读学生、参加大学开放日,减少信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