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邀请到帝国理工学院博二在读的ZXY,来给大家分享英国留学及就读体验。以下为前内容。
Q:
你可以先自我介绍一下吗?
大家好,我叫ZYX,本科毕业于西交利物浦和利物浦大学,CSEE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帝国理工大学通信和信号处理专业,目前继续在帝国理工攻读我的博士学位,在博二阶段!
Q:
以说说现在读博一年半的过程和感受吗?
刚开始时,我以为博士生活会非常枯燥和高压,但实际体验下来,英国的博士氛围相对国内来说要轻松很多。导师不会过分施压,很多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整体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感很好。我们组的氛围也特别好,师兄师姐都很热心,遇到问题时他们总是愿意提供帮助。导师本身也非常友善,每学期都会组织组内聚餐,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下交流研究进展和生活趣事。我刚入组的时候,导师甚至在学校对面的波兰餐厅给我办了一个正式的欢迎聚餐(official welcome lunch),这让我当时感到既惊喜又温暖,瞬间融入了这个团队。
博士的整体流程大致如下:
· 前三个月:
主要阅读文献、熟悉相关领域,并进行基础实验,第三个月末需要提交 开题报告(Research Proposal)。
· 第九个月:
进行diyi阶段的 内部考核(Early Stage Assessment, ESA),考察对研究领域的文献阅读量、研究计划的可行性,以及是否已有初步研究成果。
· 第十二个月:
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并着手准备论文投稿。前段时间,我刚投出了博士阶段的diyi篇论文,目前正在推进下一阶段的实验。
整体来说,博士期间的节奏较为自主,虽然有挑战,但也充满成就感。 导师也非常负责每周都会跟我开weekly会议,确保我的思路,跑出来的数据是在正轨上的,这也给足了我安全感。👏🌹
Q:
当时是怎么确定自己想要读博的?
其实在刚进入硕士阶段时,我并没有明确打算读博,最初的规划是硕士毕业后进入大厂工作。然而,随着研究生阶段的深入学习,也上了一些比较有趣的课以后,我逐渐接触到一些信号处理领域的新兴技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特别重大的改变。尤其是当时我有一个选修课叫做语音处理(Speech Processing),在那个课上我了解到关于语音、音频一些前沿的科技,这不仅激发了我对该领域的兴趣,也让我开始思考是否要进一步钻研。
这位老师就是我现在的博导,Professional Patrick,某次下课后,我主动向他咨询了关于博士申请的事情,他看到我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就向我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还带我认识了组里的师哥师姐。
当时他的研究组主要涉及三个方向:
1.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例如在智能眼镜上集成语音识别和语音转文字功能;
2. 助听技术(Hearing Aids),研究如何优化语音增强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
3. 语音增强、去噪与去混响(Speech Enhancement, Dereverberation),提升音频质量的相关技术开发。
听完老师的介绍以后,发现所有的这些研发都和现实社会都有着极强的联系, 并且和大型的公司,如Google,facebook都有着较强的合作,让我一下对增强现实(AR) 和hearing aids方向的研发充满了热情,于是就开始着手准备博士申请和面试。顺利通过后,我于硕士毕业的第二个月(10月) 直接在本校开始了博士研究。👏🌹
另一方面,我的父母都是高校教师,他们一直希望我能继续深造。我母亲经常和我提到,博士学位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让职业选择不受限制。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决策。
后来,我自己也慢慢有了想要挑战和体验博士生活的想法。就觉得自己其实还很年轻,既然现在有深造的机会,我希望抓住它,去感受科研的魅力,并看看自己能否在学术领域有所突破。最终,在综合考量国内外的博士环境后,我了解到英国的博士压力相对较小,研究氛围更加自由和纯粹,这也更加符合我的学习和成长节奏。因此,我最终决定在英国申请博士,开启这段新的旅程。
Q:
从本科到研究生,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才走到了今天?
刚进入本科时,我对英国的高校体系并不了解。记得在一次讲座上,我diyi次听说“英国G5”,也diyi次了解到帝国理工是世界dingjian院校之一。那时,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虽然牛津和剑桥似乎遥不可及,但四年后,我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帝国理工!
于是,从大一开始,我便认真投入学习,并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到了大三,由于yiqing影响,我在利物浦大学交换学习,那一年更加努力,最终以85分的均分、专业排名第二的成绩,成功申请到了帝国理工的硕士。
由于英国硕士学制只有一年,我很早就开始规划博士申请的时间线,但直到第二学期仍然没有完全确定方向。幸运的是,我当初原本不打算选择的一门课程,后来却成为了影响我读博决定的关键。
Q:
喜欢英国吗?为什么选择英国?
当然喜欢!其实我早在2015年就来过英国旅游,当时就觉得英国是所有去过的国家里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从文化氛围到日常生活,它都深深吸引了我。
1. 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历史与现代交融得恰到好处。
无论是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是剑桥、牛津那些充满学术气息的老建筑,英国的每一处都透着浓厚的历史感,同时又与现代都市生活完美融合。
2. 精致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让人很容易沉浸其中。
英国的很多地方都透着一种优雅从容的感觉,比如我们学校所在的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这里聚集了自然历史博物馆、V&A艺术博物馆等知名文化场所。学累了可以随时去博物馆逛逛,沉浸在艺术与历史的氛围里,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不知不觉地增长见识。
3. 天气好的时候,英国美得不像话。
公园、湖泊、古镇……尤其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英国简直像一幅画。我们学校旁边的海德公园,走过去只要三分钟。天气好的时候,坐在天鹅湖旁边,看看水鸟、吹吹风,或者在公园里慢慢散步,都能让人心旷神怡。
4. 学术氛围浓厚,研究环境纯粹,非常适合专心搞学术。
作为全球dingjian的学术中心之一,英国的高校给予研究者充分的自由度和资源支持,整个学术氛围既开放又严谨,让人能专注于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5. 相比美国,英国的生活节奏更符合我的性格。
我属于内敛、喜欢简单生活的人,相比美国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方式,英国的从容与优雅更让我感到自在。
6. 欧洲旅行超级方便,随时都能开启探索之旅!
英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末或者假期,可以轻松飞往欧洲各国。去年一年,我就去了七个欧洲国家旅行,沉浸在不同的文化风情中,感受各地的美食、历史与生活方式。
所以,无论是学术环境还是生活氛围,英国都完美契合了我的期待,待在这里既充实又惬意!
Q:
觉得自己3年半能博士毕业吗?
我觉得可以也,我的师哥师姐基本都是3年半就毕业了,我的进度目前感觉也很OK,同时也跟我的导师确认了我的情况,他觉得3年有点紧凑,3年半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目标。这一点我也是很开心的,听到很多原来的学长学姐在其他区域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觉得英国博士的时间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
Q:
以后的职业规划?
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但大致有两个方向:
1. 高校教职(Academic Career)
o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留在学术界,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o 英国高校的科研环境较好,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和语音领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向。
2. 进入企业做研发(Industry R&D)
o 我对一些有技术情怀的企业很感兴趣,比如专注于 音频、人工智能或通信技术 的公司。
o 如果能进入一家有前沿技术和创新精神的公司,从事相关研究,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还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行业趋势有所调整,但无论是哪条路,我都希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