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美本申请,“标化”大概是除了“申请材料”以外出现最高频的词汇。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标化”这块名校敲门砖,有时候仿佛是一座翻不过的大山。学生和家长常常有一种迷思——想出国的学生,英语好就可以了。好像申请这个关卡背后的隐藏通关公式就是“英语好=标化强=上名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三者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逻辑关系。
在美本申请中,常见的标化考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语言类考试
2.学术能力测试(入学考试类)
3.科目测试
那么高分标化之于申请而言,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1.标化考试可以快速量化申请人能力水平。SAT、ACT 作为全美认可度最高、接受范围最广的大学入学考试,每年有大量的考生作为数据库和对比池,可帮助学校判断学生;1)高中学业完成情况,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及知识;2)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大学高等教育,具备大学学习所需的素质及思考能力。标化的分数,实质上是对于这两个因素的直观量化体现。
2.标化考试是大学在面对大批量申请学生时的高效筛选工具。尽管美本申请十分强调Holistic Review,但对于Top30的知名名校来说,标化分数和GPA 的筛选通常会是第一道关卡。学校会通过标化及GPA过滤掉一批分数无法达到其学术要求水平的学生,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活动和申请材料进行甄选。尽管学校不会对于SAT/ACT的分数做硬性要求和规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学校每年放出的50%中段分数中窥见端倪。
以下是Top30大学录取学生的SAT中段分数区间:



何谓50%中段分数呢?
学校在统计及分析学生标化分数的数据时,往往不会采取均分。有学生可能会困惑,为什么学校不能直接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均分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因为均分无法体现分数的分布情况。其次,美国大学提倡Holistic Review,提供单一均分容易误导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标准”或“要求”,并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达标”,对于低于均分的同学可能会据此就武断认为自己没有竞争力,而这就有背学校的招生理念了。
既要给意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又要避免给出误导性信息,mid-50% 中段分数区间就应运而生了。一般来说,中段分数的数据来源是学校报道入学(enrolled)学生的SAT分数。这个分数区间由两个关键数字构成——25%区间分数,和75%区间分数。
具体这怎么理解呢?以普林斯顿大学举例,普林斯顿的25%区间分数是1380,75%区间分数1540。这两个数字包含着以下几组信息:只有25%的就读学生SAT 录取分数低于1380分;75%的就读学生SAT 录取分数低于1540分 或者说 前25%的学生的SAT 录取分数高于1540分;掐去排头的25%和垫底的25%,中间50%的学生分数都落在了1380-1540的区间。
但是光知道这个还不够,想要足够客观地评估自己标化竞争力,还需要理解这其中的一个“潜在公式”。一般来说,学校公布的就读学生(enrolled)Mid-50%分数区间,会略比实际录取(accepted/admitted)的分数区间低。原因很简单,学校发出offer的高分段的学生往往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也就导致实际入读的学生整体水平通常是略低于学校录取(拟招)学生的整体水平的。所以在做标化竞争力评估的时候,也要考虑这部分的加成因素。
好的标化的意义之一,就是让你至少落到中间这50%的范围内,在申请中具备基本的竞争资本。但标化只是门槛式的审核因素之一。好的标化分数不是万能,也不能打包票你进名校,但没有却是万万不能的,标化强并不等于上名校。
在活动规划和软背景提升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标化如此重要,那么活动和申请材料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借这个机会,我们也和大家辩证理性地分析一下个中关系。
1.知名名校青睐的学生拥有相匹配的硬件背景和软件优势。
一般来说,能够获得名校录取的学生,其标化背景及活动、申请材料的整体水平是相匹配的。学校寻找的申请者,首先必须确保有足够能力完成高强度的学业要求。其次,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之上,培养有潜力、有影响力的世界公民。正因如此,硬分数和软实力缺一不可,任意一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招生员对于你其他申请材料真实性的质疑。
2.标化和GPA 是分水岭,但活动和申请材料才是真正产生区分度的地方。
在标化和GPA 帮助学校筛选掉一批“不合规格”的申请人后,剩下的学生,如果单从数字上看,便成了清一色的“学霸”了,高GPA、高标化在这个池子里是标配,要说真正能产生区分度、体现学生个性和特点的,活动及申请材料才是申请材料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既然在申请中,标化和活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何规划和分配时间精力无疑是制胜关键之一。合理的考试规划,会让你的申请有条不紊推进,避免时间精力过度分散导致顾此失彼一场空。
献上几点考试规划的小建议:
对于想冲刺前30名校的同学来说,标化考试背景自然是越强越有优势。顺利获得TOEFL、SAT、SAT2、 一定数量的AP考试的高分,可以说是这批学生的目标。但对于时间精力紧张的同学来说,按照一定优先级进行规划则是必要的。
1.对于非美高的国际学生来说,TOEFL 分数是必备的第一要素,TOEFL 的备考往往是放在首位的。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在托福没有达到90分左右,一般情况是不建议混合备考SAT/ACT 的。语言基础的薄弱,会导致学科类标化备考更具难度。
2.尽管个别学校不要求国际学生提交SAT,在学生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和托福分数后,SAT 的备考应尽快提上议程。不要求SAT 的学校毕竟少数,如无SAT 分数,选校则会非常被动。在前30的大学里,仅有维克森林大学不要求SAT成绩;而即使是纽约大学这么开明的学校,想要取代SAT,也必须遵循Test Flexible政策,提交3门SAT2 /AP以取代。SAT 的考次不如托福密集,CB 也动不动就任性取消成绩或者考试,切记要尽早准备和报名SAT。
3.在TOEFL 和SAT 都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有目标的小伙伴就该考虑SAT2的备考了。尽管很多学校对SAT2 都没有硬性要求,但很多名校或特定专业仍然“建议”选择某些科目。
4.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学生来说,AP是证明学术能力的又一体现,多门满分的AP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其他标化的不足。目前没有大学对于AP 做出提交要求,在备考时间紧缺的情况下且托福和SAT 都极不理想之前,AP 的优先级显得没有那么高。但对于国际体系/AP课程体系的学生来说,一定数量的AP考试成绩是平时在校学习的结果呈现,建议报考参加。
5.对于国际体系如IB、A-Level、AP 学生来说,5月是考试密集期,提前规划好其他标化考试会有利于分散压力和充足备考。
其实不论是英语能力还是标化考试,真正决定一个学生能否在申请中取得胜利和理想结果的,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美本申请是一个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也是未来大学自主学习生活的试炼,唯有全面发展能力,个性化打磨申请方向,提早规划,合理部署,才是最稳健的路径。
(文中数据及图片来自College Confidential)
通过以上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小编的介绍,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出国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010-62605599转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