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分管德国的百宝箱发布的推文引发了热议,很多人在后台留言希望能够分享一下如何坚持才能最终实现顺利留德的梦想。
学长学姐说德国|德国大学为何总被诟病“难毕业”?
立即查看>>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轻易放弃。
一、从一开始选择错了方向
试问一下大家,有多少人选择德国留学是真正喜欢这个国家或者因为留德这件事本身可以给你带来的成长与收获?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别人都出国了我也想出国?或者男/女朋友在德国,异国恋太辛苦了,不去就要分手了?或者考研“太卷了”,没考上也没有别的出路了?再或者现在不想去工作只能出国“避一避”?
如果你现在努力在做的事根本你就不喜欢或者说不适合你,那么这样的事情往往也是无疾而终的。
明明喜欢文科类专业却因为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选择了理工科专业、明明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却因为听说销售类工作更容易获得高薪而选择了强社交型的职业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一开始选择的方向就是错误的,在坚持下去的路上就无法避免内心频频出现抵抗、焦虑以及对未来会出现的风险不断衡量而产生自我怀疑,久而久之选择放弃。
二、选择太多
“后路”有时候是保障,但大多时候却成为了大多数人放弃的借口。
立即查看>>
当你有过多的选择,就意味着你随时拥有退出的权利,使得我们做任何事都无法全力以赴,也不会对这件事有全身心投入的热情。一旦遇到了困难或挫折,很多人便会冒出这样的想法“也许是我选择失误了,反正我还有其他选项,不如换一条路走一走”。做出留学的决定往往都是身处人生的岔路口,而这个决定一定会影响到你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人生走向。不断在留学和其他“后路”之间徘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像掰棒子的狗熊,重复着捡起一样又丢下一样,最终一无所获。
“后路”多的人往往安利自己比起别人有更多的选择,但其实他们永远都处于在寻找和试错的路上,没有办法脚踏实地去做任何事。
三、较长的适应周期
中国教育和德国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课堂形式的差异:
中国大学的课堂形式无外乎讲座课、实验课、参观实习;而德国大学的课堂形式可谓是琳琅满目:讲座课、练习课、实验课、学术讨论课、项目课、论文写作课、参观实习课等。在德国的课堂上,教授更注重的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参与度的要求很高。
除此之外,中德考试形式的差异也尤为明显。中国常见的考试笔试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而口试很罕见,除此之外就是毕业论文了。而德国常见的考试形式让人眼花缭乱:笔试、口试、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演讲汇报、项目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所有考试以过程为导向,结果错了没有关系,学校更关心的是解题思路、逻辑推导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后,中德选课模式也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中国学生选课是按照课程形式来选,比如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课程杂乱无章,不利于未来升学路径的规划或求职就业。
而德国大学的选课模式则比较特殊,学生进入专业后首先要选择专业方向,在按照模块进行选课。以德国著名商学院——莱比锡商学院举例,其管理学专业可选择的专业模块如下:
可以看出,德国大学选课制度的特殊性,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立即查看>>
综上所述,德国教育课堂差异、考试差异、选课模式差异的存在,让许多学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去适应这些不同,导致了学业上的半途而废。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德国教学环境,科学规划学习路径,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客服学业上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顺利按时毕业,新东方前途出国强力打造的德国学术指导课程重磅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