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
放出了一个重量级消息
985,211大学将要成为历史了!
▼
时下正逢江苏考生填报本科第一批次志愿
985,211的文件失效可是件大事
对于考生填报志愿很有影响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起来看看吧!
▼
日前,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语委联合发文,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本次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高达382份,而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文件占据了大多数,其中关于宣布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部分文件失效,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失效原因是这些文件
“不利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在这382份文件中
共有八份是和“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
在废除的八份与“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中,有一份是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
这份文件提出:通过持续重点支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后,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使若干所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985工程”建设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教育部宣布这一文件无效,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工程的“985工程”以及“211工程”,未来将何去何从,或许这是一个信号。
什么是985,211学校?
很多人说不清“985”和“211”是什么含义,但都知道这是中国优秀高校的代表,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官方圈定的优秀高校的代表。
“985工程”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只有九所,至目前为止,共有39所高校位列其中。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又推出“211工程”,意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共计112所高校。
简而言之,“985”和“211”就是国家圈定的要重点扶持的高等院校。
对于高校,
这三个数字,意味着极大的政策、拨款倾斜。
对于学生,
这意味着自己考上名校的资格认定;
对于一些企业,
这是招聘启事中的第一轮筛选。
为什么要废除?
其实,有关“985”工程和“211”工程存废的问题,早在2014年时就曾一度被全民热议。近两年官方也在逐渐淡化985、211工程概念。为什么要废除985和211呢?
1资源分配不公平
没有钱是办不出好高校的。有钱才能吸引好的教授,有好的教授才能有好的项目做出好的成绩,有好的成绩学校才能有好的声誉,有好的声誉才能有好的生源,有好的生源就有好的校友,有好的校友才有体面的校友捐款。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985”和“211”最大的任务,就是给其中的高校以资金支持。中国大学的资金来源中最重要的就是财政下拨,超过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一半,以2013年为例,科研经费10亿元以上高校绝大多数来自985或211。
985和211之间也有巨大差别
浙大曾经的风云人物郑强,在从浙江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党委副书记任上调至贵州大学(是“211”但不是“985”)担任校长后,曾感慨“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我原来工作浙江大学的1年。”
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投入的方式,最大的不公平正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一所高校有多个学科,学科之下又分为多个专业,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全国660多所国立本科高校中,最优秀的专业并不全部集中在某个或少数几十所学校。
许多高校虽然没有进入211工程或者985工程,但这些高校的某些学科或某些专业却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由于该校不是985或者211,就得不到财政的倾斜支持。
2地域分配不平衡
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4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9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
再以“211”高校占当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北京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24所211高校,占比达28.57%,西藏仅六所学校,但西藏大学为211学校,占比为16.67%,上海66所高校中有9所211学校,占比13.64%排在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河北普通高校数量均超过100所,可是211学校均仅有1所,分别占比0.83%和0.99%排在最后两位,同时,两省拥有的985高校数量均为0。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富庶省份浙江,省内高校超过80所,但211学校仅有浙大一所。
因为211工程和985工程是人为圈定的,其中必然存在因地域而差别对待的情况。2013年,浙江省的GDP约为北京的2倍,但13年中央对浙江高等教育的投入仅仅为北京的6%,这就不仅仅是教育的不公平了,而是地域不公。
3评审机制有问题
无论是211工程还是985工程,评审机制都存在”搞平衡“,”看级别“的嫌疑。各高校对“211”“985”的争夺却天然不在“同一起跑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就业率最高的高校之一,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在不少“211”高校之上,但却不是一所“211”高校。其原校长徐真华曾表示:“我们从未申报过‘211’,因为我们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当时,‘211’入围要么是部属院校,要么各省只能推荐一所省属院校,我们既不是部属,也没进入省里重点培养的视野,先天没有机会。”
由于是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所以申报评审过程又同时存在很强的“平衡思想”——“985”中已经有了某类大学,同类的大学就不再考虑;哪一个行业有了“211”重点学科,其他行业也得有;某一个地区有了“211”,就要考虑其他地区。这样一来就有失公正。
4用人单位的歧视
2012年,深圳某银行招聘,规定应聘者须来自211大学。学生写信给深大的章校长,校长安慰:银行招聘人员素质低,不必在意。第二天他让学校财务处撤回学校在该银行的所有存款,“若再不改,就号召2万多学生的家长把存在这家银行的钱全部提出来”。
实际上,在招聘启事中,把来自“985”和“211”院校作为条件之一。很多人认为这是“歧视”。其实,企业有筛选机制很正常。但问题在于:“985”和“211”院校的财政来源是计划拨款,学生就业却是市场竞争。这也是不公平。
废除985,211的影响
深圳大学的前校长章必功曾经表示,有实力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是不会怕取消985和211的,只有实力不行又挤在这个圈子里的大学才害怕取消,因为一旦取消,这些靠“平衡、照顾”上位的学校就要跟其他学校同台竞争。
有媒体获悉,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研究制定“双一流”大学建设,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建议正在报考的考生,未来中国的双一流大学指的是世界一流和学科一流。
目前中国能称得上世界一流的大学并不算多,那么其他高校想要争取这个名誉的,就势必要在学科上多下功夫。逼着高校去发展特色、优势学科,淘汰劣势学科,遏制高校发展摊大饼的势头,真正把学科做大做强。
对于考生的影响
985,211文件的废止,对于今年高考考生的志愿填报肯定有影响。尤其是一些分数比较尴尬,纠结“该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学生来说,985,211文件的废止意味他们该更多关注所选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全国排名。
今年,这些地方发布了本科“预警专业”
↓↓↓
高考前后,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发布专业预警专业负面清单,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计划,据不完整统计,2016年这些省份列出了“预警专业”。
上海: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预警专业”将严控招生
上海市教委发布2016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这10个预警专业包括: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行政管理。
辽宁: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上榜“负面清单”
今年高考前,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就下发通知,建议高校2016年度暂缓申请增设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园林、表演、美术学等66种本科专业。
河北: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位居“低就业率”前两名
据教育部官方消息,近些年来,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等10个专业在河北省就业率最低,其中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上榜,让不少人感觉意外。
山东:音乐表演、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被亮“红灯”
在山东,音乐表演、应用心理学、音乐学、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在“低就业率”榜单前6位。
作者:头条号 / 姑苏网
链接:http://toutiao.com/i6301548718566949378/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