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虽然不是一个白色圣诞,但是脚踏在伦敦街头,已感觉到浓厚的节日气氛。见到几个欧洲的浪人,牵着一条狗,时而打骂,时而又像哄孩子般爱抚。他们会走过来和我们搭讪,问需不需要合影,大概是在装疯吧。他们流连在伦敦街头上——这街巷既有杂货铺,也有时装店,少不免隔十步八步就有露天的咖啡座和餐厅。虽然天气寒冷,伦敦街头的食店营业如常,这些店别有心思摆出几盏保暖灯,只要不是大风雪,还是很温暖的。这也是欧洲街头常见的景象之一。
来到一家当地非常有名的街头小店,1871年的老字号,招牌是伦敦人最爱的炸鱼薯条Fish&Chips。这种地道小食用的是鳕鱼块,以脆浆包着,外脆内嫩。刚刚炸出来热辣辣,这个天气吃可谓适口。鳕鱼这种食材在西餐中运用甚广,英国就曾为了争夺鳕鱼资源而和冰岛发生过战争,或许因为重重的背景而令到英国人对这种食物,产生不寻常的感情。而国人对鳕鱼的理解,大概会受前几年的“工业鳕鱼”的影响。因为油鱼和鳕鱼长得很像,但油鱼的商业价值并不高,属低价鱼类。因为含油量高,主要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人食用过量会引致腹泻。一些不法商人用油鱼充当鳕鱼卖,后来东窗事发。所以现在一些人谈起鳕鱼,多少会有点阴影,或是不明了它的价格。
英国人,尤其是伦敦人则对鳕鱼食品情有独钟。前几年有一个“英国十大特色”全民大调查,海选结果炸鱼薯条以73%得票率高居榜首,超越了英女王和白金汉宫。其实,炸鱼不过是高温油炸而成的简易街头食物,以往伦敦人会用报纸包着吃。而现在成为一种地标式美食,再一次印证了:人的骨子里对食物的回味,不在于高档与否和工艺的复杂程度大小。正如一碗云吞面,一碟叉烧饭,就足够令那些久居海外的广东人朝思暮想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伦敦的美食就这么简单?是的!像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都是这样:本身的饮食并无太多特色,没有中国菜、法国菜、意大利菜那样的精细度。但是这些大城市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汇聚了世界各地的顶级美食,来服务云集在此的各国精英们。而各地的饮食精髓也成了它的饮食文化。像今次伦敦之行的一家中餐厅——客家山(HAKKASAN),它就将中国菜带到国际舞台。餐厅虽然位于一不起眼的巷子尾的地下室,但一样门庭若市,食客络绎不绝。“客家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国菜洋化后产生的浓烈氛围。这次我与一众好友故地重游,预先定制了食谱。挑了几款招牌菜,如烤鸭、鱼子酱、酥炸软壳蟹等等。他家也有做鳕鱼,当然不是炸,而是用橙汁焗,那又是另外一种品味鳕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