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赛事按照学科方向分类,通常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工程STEM、人文及综合八大类别组成。由于其广泛认可度、科学的评分体系,以及多年龄的适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展示学术求知欲、研究能力、专注性。
比如美国较早的高中生数学竞赛AMC, 支持高中等各个阶段的学生参加。它被誉为全球范围参与人数较多的数学竞赛,成绩受认可。
除了认可度,以及学生的学术能力规划之外,参与国际赛事对于未来留学有着较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 突破院校申请分数内卷,综合申请竞争力
● 丰富留学申请素材,同时为院校笔面试铺路
● 帮助低年级熟悉学术专业内容,提前了解自身学术潜力
国际赛事有100多种,听起来就很复杂,那到底应该怎么入门呢?继续往下看,小编手把手教你选择国际赛事!
可以根据国际赛事的难度进行合理规划选择:
1、对学术水平刚起步的学生来说,更适合选择培养学生思维和提高兴趣的入门赛事,比如欧几里得等赛事;
2、对高二、高三年级及已经参加过赛事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USNCO等赛事。
咱们以数学赛事为例,根据赛事官方难度建议、知识点大纲、考生反馈等,从易到难,通常会建议由袋鼠数学赛事Math Kangaroo或是‘联合杯’美国团体数学赛事Math League进行入手,然后过度到美国AMC赛事,亦或是赛事HMMT哈佛-麻省理工数学赛事。
判断是否适合赛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兴趣:确实孩子是否对某个方向有浓厚的兴趣,对赛事抱有热情;
2、背景背书:确定是否想通过赛事为自己背书,规划申请时的竞争力;
3、能力:如果孩子某一学科具备不错的能力,建议一定要报名试试,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对国际赛事有了一个准确的认知以后,为了能帮助家长、孩子们深度解决以下问题:
可供选择的国际赛事众多,哪些才是更适合孩子的?
国际竞赛与标化成绩同时进行,如何科学规划,更容易得到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