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
出国前,孩子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家长都会参与其中。出国后,想到他已长大,要学会独立,便决定让他来选择自己的人生,让他靠自己的能力规划未来。
然而初到加拿大,从完全陌生的环境到慢慢适应,同学们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全新的生活环境既新鲜,又让留学生感到些许不适应。比如:上课听不懂、讨论参与不进去,作业量大,不会写……
第一学期上课听不太懂,我下课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看书,第二个星期才发现听懂了一些。上的课还是我没学过的,别人听课算复习,但对我来说全是新内容。
国际留学生都是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外语),肯定不如自己的母语运用的得心应手、表达自如。
所以,作为初入加国的留学生,无论是课上听课、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参加小组讨论还是做公众演讲,以及每天还要动笔做大量老师留下的作业等等,可以说在加拿大的学习无时无刻不体现英语听说读写的重要性。
留学生们纷纷反映:初来乍到面临的最大挑战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沟通障碍。
随着出国留学呈现出越来越低龄的趋势,在初入加国就能够很好的过渡或者衔接加拿大中学课堂学习的同学真的少之又少。
即便真的是能够如鱼得水的同学,想必也是在国内做足了很多功课的吧。
拼死拼活的把Homework搞定了第二天就会有quiz,第三天就要解决一个project,第四天就要小组讨论,第五天就要做presentation,每晚都要熬夜写论文,但没过几天就是Final,真是没完没了的due due due....
国内中学最终成绩由几次期末大考所决定,大多临时抱佛脚,突击式学习,在学期中期或者末期了解所有知识点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国外大部分的评分考核都涉及各种论文、项目实验报告、演讲等,这时候就是考察学生的专业学术词汇量和学术水平问题了。
对于加拿大中学的学生来说,从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小测开始就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大部分的留学生刚出国一定会有一个适应期,遇到的各种生活或是学业的不适应都将直接影响学业的状态与结果。
这对于原本在国内很优秀的留学生来说,其实是非常吃亏的,可能就因为前几次的小测或者作业的不理想将直接影响期末成绩和GPA,同时也将影响大家未来的课业进程。
我们都知道,中西方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差异。通俗来讲,中国的教育重深度,而西方的教育重广度。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学的非常深和难,但从广度和范围上看却远远不及西方国家。
例如中国高考数学没有微积分,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本土高中生就要开始学微积分、核裂变等等,而这些东西并不在中国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内。所以有些学生即使国内成绩再好,出国之后也是完全不能适应的。
而且,加拿大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参与课堂,在互动中汲取知识,课堂表现也将计入学生的学科成绩。
国内课堂主要是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并不被要求与老师进行互动。久而久之学生们养成了被动吸收知识的习惯,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这样的想法对于加拿大中学的学习来说却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出国之前,就要尽量寻找机会开始提前适应海外课堂,并鼓励自己多在课堂上发言和独立思考。
有不同想法时及时提出,跟老师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