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师生关系”问题频发。从“20年前老师打,20年后打老师”,到山东日照女教师课本抽打逃课学生,再到媒体曝光陕西某初中女生长期遭受其班主任辱骂......……引发社会各界舆论广泛关注。

中国在数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一直把“尊师重道”看做师生交往的重要准则,从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便可感受到师生间的角色定位的不同。这样的思想下,一方面赋予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以适当的方式规范学生不当行为的权利。另一方面,这样的权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会对学生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诉求改变。人们在追求孩子“成器”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在学习中的感受。于是“师生关系”开始产生变化,由此而来的问题也就频频发生。
这一问题不仅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中,大学教师、教授的角色也在不经意间发生着改变。
曾有老师在《中国科学报》上刊文指出,现在的大学师生关系,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个师生关系新倾向的特点就是服务诉求,即学生交费上大学后,由过去的向教师学习、请教转变成了一种付费服务,服务索取成为必然。而教师则转而成为提供知识的服务者或知识服务人员。正因为站在服务诉求的角度,学生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然而,教育不应沦为商业行为,其要承载的意义要比单纯的购买教育服务要深刻得多。教师这位学生双方的尊重需求都应当被得到理解,才能让教育重回“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的根本。
于此,我们可以对比看美国教育体系下的师生关系。虽然美国私立高校林立,但大学中却并未满是铜臭气。美国大学教授与学生的关系也可能更偏向于“亦师亦友”,在思想上来说,教师与学生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的。学生需要尊重老师,老师也需要维护学生的形象。此外,在课堂、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美国大学也有值得借鉴的方面。
中国的课堂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积累,主要的形式为老师授课,学生听课。每节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时间至少占据80%,学生很少讨论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是吸收老师所讲内容并学会融汇贯通。更多的是培养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课堂氛围会相对严肃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对疏远,学生避免对老师产生质疑。

在美国课堂上,教师更偏向于一个引导者的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通常在课堂上老师都会让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踊跃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表现也会占据成绩的一部分,例如presentation、Teamwork、Groupwork的成绩都会计入考核,主要是培养考验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课堂氛围相对活泼,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可以带有批判性思维,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表示疑惑时可以畅所欲言。
美国的教育风格很开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且没有统一的教育局所谓的教学大纲,往往教授就是该领域的大牛,教材也为教授所出,所以课堂上教授可能只讲自己喜欢的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性,往往需要学生非常主动的预习、学习课本上大量的其他内容。美国的文理学院更是如此,因为学生较少的缘故,很多课程课堂人数不足20人,教授仅仅作为引导,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探讨,一边讨论一边授课,教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

中国的教学风格也是因“材”施教,但是这个“材”就更多的指的是材料的意思了,教师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讲完课本的内容,给出标准答案,之后进行期中或者期末考试。
在中国,新生往往是在报志愿时就需要选择好专业,入学后根据学校设定的课程表,按部就班的上完所选专业的所有课程。很多学生直到开学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在国内大学里,换专业是极其麻烦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硬着头皮学下去。
美国大学一般不会让学生操心专业的问题,而是希望学生能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希望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美国本科前两年基本为通识教育,学生可以在这两年中充分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例如:加州伯克利分校、波士顿大学等,都是通过学生申请意向分配学院,学生在学院里可以接触到很多专业的课程,探索细化的各类分科,如果想要跨学院选专业也是被允许的。

有些美国大学还会提供开放式课程(Open Curriculum),奉行的是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并鼓励学生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可以探索学习更多的领域。简单来说就是:你想学什么?怎么学?都由你自己做主!例如:布朗大学、阿姆斯特学院、维克森林大学等,都为学生提供自由塑造属于自己的专属课程的机会。
在整体学期成绩上,国内大学会稍显轻松,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基本上确定了这门学科的成绩,还有一小部分是出勤率。这也就出现了很多国内大学的同学会在期末考试的前几天通宵熬夜复习的现象。
美国大学不同,学生成绩一般都由作业(Homework)、测验(quiz)、考试(midterm,final),演讲(presentation)和实验(experiments)或项目构成。考试的比重并不大,学生需要完成每一项任务,才能拿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所以在美国大学,学习压力会比国内大学大很多,但是也收获了更多,锻炼考察了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评分标准上,美国大学也和国内大学不太一样,国内只要不是旷课太多,一般考多少分就是多少。但是在美国大学里,假如你考了70分,但是全班最高分,大部分老师也会给你A。一般来说,教授会让50%-60%的学生得A,平均分保持在80分或者83分, 20% 学生得C,剩下的学生不及格。美国大学没有补考,不及格只能重修。
有人说中国大学培养出来品学兼优的学霸,而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改变世界的人才。相比起中国大学的严谨,美国大学校园内的多元文化背景和自由宽松的环境,也越来越受到中国学生的追捧。而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并不是取决于别人口中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对“师生冲突频发,中美师生关系到底区别多大?”的一些介绍,如果你还有任何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宜昌新东方留学专家,我们会针对您的个人情况给出合理的申请建议和留学规划。
扫码关注宜昌留学资讯获取更多留学最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