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之前接触过的很多准备留学的学生中,我也发现了同样的困惑。孩子们害怕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辩论、讨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融入课堂,更不要提遇到有人提及自己的“口音”,这几乎会让孩子立刻陷入沉默。

作为一位跨越中美文化、在美深造和从事研究长达二十多年的华裔教授,林教授对中美教育的差异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她特地去找到了三十五位在美大学任教的教授,来回答了这样一些问题——
在你们的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
你会建议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从而让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功?
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会十分新奇、不适于美国课程的模式。美国的课堂充满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课堂不是一味的老师讲述,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
同时,老师布置的很多阅读任务对于中国学生,乃至美国本土学生来说也都是非常繁重的,学生需要阅读大量原文材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在面对无数个Essay的时候,中国学生也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尽管在曾经的托福雅思考试的时候能够考出很好的写作分数,但在面对学术文章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还很多。
因此很多中国孩子面对留学生活都有些难以适应。也因此,林教授请来美国教授们回答了上述提到的那两个问题,来让我们意识到自身问题,并找到办法提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