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很多小伙伴好奇,相比于国内高中“教室、食堂、宿舍”的生活,美国知名高中的小孩都是如何度过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美国的知名高中和教育分层。
当我们在讨论美国教育时,总是在谈美国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残酷的?
后来很多人就开始研究美国教育,才发现,在美国,宽松的快乐教育是留给穷人的,“鸡娃”的教育践行者永远都是精英阶层。
美国的教育是分层的。而且教育分层,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
01美国教育分层比你想的更明显
美国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将美国底层阶级的一大部分人筛选了出去,因为在美国,教育的内容、目标、使命,各个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在某种意义上是事实上的种族和贫富隔离。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由所在学区的房产税而来,这意味着两点:
第一,富人区的学校更有钱,可以请更好的老师、用更好的设备、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第二,学生们其实在跟自己同阶层的人一起上学。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上层社会维护地位最重要的纽带。美国底层人民的教育目标说白了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1. 底层阶级
美国有一个公立学校叫KIPP,是“the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缩写,意味“知识就是力量”。它基本上都是办在那些底层人民聚集的地方。
这里的学生96%是黑人和拉丁裔,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阶层,其教学方法和我们国内的衡水中学差不多,学校强调遵守规章流程。
整个教学充满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程序,几乎没有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底层孩子想读优秀的大学,需要的努力绝对不比中国高考要少。
但这样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它让80%的KIPP学生最终考取大学。
对于底层孩子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应试教育。
2. 中产阶级
美国一般中产阶层的学校,更强调创造性和独立性。
从小学开始,学校已经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课堂作业常常是写文章和做演讲,你必须能够自己找到素材、选择方法、组织语言、描述想法。
比如,一个任务是每人回家统计自己家有多少台电视、冰箱及多少辆汽车等物件,在课堂上每人负责统计其中一项物件的数字、计算全班平均值。
历史课上学到某古代文明,作业是学生们要以其中的人物事件为题拍个电影。学生们要时不时在班级里播报一下新闻时事,老师偶尔还引导他们发现事件之间的联系。
写作强调创意,科学强调第一手的实验感觉。答案对错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再直接控制学生,而是通过与学生交流来引导班级去做什么。
但这还不是美国最牛的小学。
3. 精英阶级
再往上是知名精英教育,往往由私立学校来承担,这些学校培养学生的原则只有一条: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老师不问对和错,而是问“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面对这个问题你的第一个决定是什么?”如果全班都发现你错了,老师告诉你的是“他们不同意你…当然,我讲的东西你也可以随时不同意”。
老师不主动提供任何解题方法,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制定规则。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会孩子怎样欣赏、选择和改变世界。
这种小学同样学到古希腊历史的时候,不会让学生表演历史人物的电影,而是问学生“你认为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犯了什么错误?雅典公民又犯了什么错误?”
这些注定成为未来leader的小学生从四、五年级起就已经开始在课堂上对当前问题发表看法。
工人为什么罢工?他们这么做对吗?我们怎么阻止通货膨胀?不知道答案没关系,老师提问题只是让你学会该怎么想。
学生需要学习选择和责任。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优先目标、你自己决定干什么,你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你自己管自己。
老师说:“你是你这辆汽车惟一的司机,只有你能决定它的速度。”
02美国的学霸比你想象中更努力
教育分层本身就是社会阶级固化的结果,美国知名精英子女的学业压力也很大。
美国的教育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这样的:孩子们每天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周末也不补课,而是参加各种聚会趴体、户外活动…
尽管美国录取的标准和方式是多元和综合的,但美国精英学校的学生为了挤进名牌大学,所承受的压力也非同小可。
美国高中是四年制。进入高中以后,所有课程的GPA、统一考试成绩、选修的大学预科课程数量都不能放松,还有课外活动的荣誉和亮点,高中整体的学习情况,都会成为大学招生的综合评定指标和极为重要的申请资料。
简单来说,中国学生是十年磨一剑,而美国学生是两三年内磨十把剑。
03想去美高读书的中国学生该怎么做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美高接受最好的精英教育,该怎么做呢?
其实最好的教育大概并不是仅仅为了实现阶层流动,不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高质量零件”,而在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他们学会“自己如何做主”。
精英教育的目标,不是去培养一个合格的好学生和标准的上班族,而是要培养一个社会面广泛、多才多艺、独立自主、有独立思考能力,将来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甚至能改变这个社会的人。
另外,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学校教育,还包含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
所以家长要做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课外班,参加各种比赛。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他们天然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去培养孩子,提高竞争力。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纪录了十四个来自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7岁小孩,摄制组随后每隔7年便会重新拜访这些孩子,再次将他们的素材集结成片,一直到56岁。
这些孩子正如美国教育一般,接受着属于自己阶层的教育,很多人从中看到了阶层的固化,但是其中是否有成功实现阶层流动的?有。
看似拼的是物质,其实最后决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是思维。学校教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一定是家长和孩子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研究生每轮申请的优劣势的详细解析,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