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科,留在美国,工作+硕士/博士,基本是大多数人的不二之选。之后回国创业、奔香港工作、读MBA或是留美发展拿绿卡,就纯粹是个人选择了。
虽说申请本科时可以选择undecided或者随便选个专业以后再换,但那只是限于程序上而言。从自己心底里还是要思考一下未来可能的方向选择。
1. Computers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等,近年来没有当年internet爆炸的年代热门了,好多学生直奔金融商科,直接放弃理工科。以往走红吃香的“理工男”难觅踪影。美国技术和创造力产业异常繁荣兴盛,有一技之长的工科学子从来不会缺乏机会,硅谷更是风险投资和孵化器产业的衍生地,工科男心底都会有一种创业的冲动。
2. Health Care and Allied Health
一提到医学,家长都会皱眉头,认为要读十几年才能读出来太苦了。其实做医学或者医疗健康及健康产业相关学科,并不一定是要做临床医生,药学、婴幼儿护理、营养学等等周边产业都能培育出很多人才。而且,这个世界确实需要医生,没有医生的话,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怎么办?不能因为辛苦而就不去读,这是因噎废食。工科男出来创业也要十几年才能成功啊!
3.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教育及社会服务对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比较少见的选择,特别是一早确定未来当教授或者当社会公共服务专家的人,比较少。话说回来,在美国当教授却是好多中国学子后来的自然之选。在美国各大高校存留下来当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优秀华裔人才如恒河沙数。教授这份工作算是高收入,也比较稳定,得到的社会尊重和扶持不错,对自己多年来求学的辛苦有所回报。而且做教授能够帮助后来人,内心追求平静和快乐的中国人很多都喜欢这份工作。
4.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最近出国读艺术和媒体的学生越来越多。美国无疑是艺术文化和媒体最好的发展地点之一:超级多元化的国际土壤,加上蓬勃的产业支持,在美国从事艺术、时装、设计、文化交流、音乐、广告、新闻、传媒管理等工作的学生,往往都能在兴趣和事业二者间取得一个好的平衡。父母往往会觉得艺术之路艰辛,道路狭窄,他们还会说读传媒在美国没有出头之日,个人觉得这些都是不了解之故,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艰辛的,IT和金融虽然机会多,但竞争何其激烈,读音乐和读金融能够出头的机会比,只是绝对和相对的角度问题,并无绝对的区分。
5. Trades and Transportation
国际贸易也许是比较容易读,容易理解且在毕业后最容易入行的学科。中美之间如火如荼的双边贸易培育了无数行业的商贸公司,外贸英语、信用证、报关证之类的东西对于留美的优秀毕业生来讲信手拈来,工商税务、权情钱一类的繁琐环节似乎也不是问题。加上好多朋友家庭本身都是从事产业贸易,学成归国继承家族衣钵并发展壮大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任何事情如果能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比较高的回报,简单直接,就是应该表扬的。许多学生和家长似乎看不起做贸易的,这点我个人表示不解。而且以自身的努力去发展事业,无论哪种行当,都不容易,都值得鼓励啊。
6.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Finance
商科和金融能挣钱,MBA挣大钱,这个几乎就是深入中国人脊髓的认识了。连带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都大热,不是一般的热。My god,可不可以不要所有人都来读这个。没了,这个似乎不需要解释,地球人都爱商科。我只想问,请问马化腾、马云、李彦宏、李开复、史玉柱、雷军、杨澜、李宁这些人是不是读商科出身的呢?当年在屠宰场鼓捣猪小肠,再研发出肝素钠药用并成功上市的“曾经的中国首富”海普瑞董事长李氏夫妇似乎也不是读商科啊,这时代真有点看不懂!
7.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建筑及工民建,uh.........读这个是有前途的。说服家长吧。有艺术细胞,能自雇,经常还能以考察各国建筑、园林设计、工程理念环游世界,还想怎样。
8. Science
理科:数理化生,没说的,读就是了,人类所有的立足之本就是这些。读了不会吃亏的,将来转工程、转商科、做生意都没问题啊。头脑和分析能力在,人在阵地在。
9. Hospitality, Tourism,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酒馆、餐饮、会展、旅游行业,中国发展基数大,但发展水平不算高。服务型行业,做到金字塔尖很舒服,在金字塔中间就一般般。比如“俏江南”餐饮很拉风,做到中国大酒店总经理很舒服,但酸菜鱼的管理者和某7天连锁老板,也许只是挣钱而已。会展行业前途无量,体育管理、艺术管理、拍卖、奢侈品管理这一类和艺术体育音乐美术产业crossover的工作,前途无量。
10. Law and Law Enforcement
法律及执法科学,这条基本就是中国学子最少选择的道路了。一来对语言能力有绝高的要求,二来未来的不明朗性甚高,而且读书投入巨大,高昂的学费并非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如果你有鸿鹄之志,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