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很多高中让学生给仿真宝宝当一天妈妈。这样的角色扮演,有效地让年轻人知道养育一个婴儿是多么艰难,进而让他们理性地思考性行为的后果。
“机器宝宝”让未成年妈妈理解“沉重负担”
“每个青春期少女的妈妈最害怕听到的消息就是女儿说‘我有宝宝了’,不过24小时的机器宝宝是个例外,因此我告诉她‘太棒了’,然后等着女儿和宝宝一同回家。”
生活在纽约的乔伊思有个读高中二年级的女儿。按照学校规定,高二女生不上体育课,而要接受“健康教育”。在持续一学期的性教育课堂上,老师尽一切努力让即将成年的女孩了解两性关系,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乔伊思说,她的女儿在健康教育课上策划自己的婚礼,写下结婚誓言,制定婚后的生活预算、看生产的录像等。女孩们对这样实用又充满浪漫幻想的课程十分投入。她的女儿在制定家庭预算时一再抗议,“为什么我要为丈夫的除臭剂埋单”。这门课程的高潮就是,将机器宝宝带回家过夜。
这些女孩必须给机器宝宝当一昼夜的临时妈妈。临时妈妈的身份认证是一个手环,机器宝宝只接受戴着手环的人抱它、喂它、给它换尿布和陪它玩。这可以确保临时妈妈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
每当宝宝哭起来,临时妈妈必须在两分钟内用正确的姿势将它抱起来,否则宝宝会哭得更大声。菜鸟妈妈们必须迅速找到宝宝啼哭的原因,是需要换尿布、喂奶,还是烦躁,想要被轻柔地摇晃。
乔伊思的女儿向健康教育课的老师申请晚一点去“领取”宝宝,因为她要参加戏剧排练。老师问她,如果你真的有一个宝宝,你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让她十分惊恐。
带着宝宝回家后,她每10分钟去看宝宝一次。乔伊思知道,难题还在后面。果然,到了半夜,宝宝每隔一会儿就会大哭。乔伊思让女儿睡在沙发上,这样家人就听不到宝宝的哭声和女儿抓狂的尖叫声了。
机器宝宝差不多有8斤重。走到哪里都必须带着宝宝的年轻姑娘不停地抱怨宝宝是个“沉重的负担”。乔伊思告诉女儿,真正的宝宝更重。
美国“Gizmag”网站称,这样的角色扮演,有效地让年轻人知道养育一个婴儿是多么艰难,进而让他们理性地考虑性行为的后果。
面粉、鸡蛋、机器人:五花八门的教育手段
早在1995年,美国密歇根的7所高中就开始使用机器宝宝进行生动的性教育。当时一个机器宝宝的售价是220美元,把机器宝宝带回家的学生必须让父母签署一份保证书,保证将“道具”完好如初地送回学校,否则将按价赔偿损失。
乔伊思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机器宝宝在半夜开始啼哭时,她的丈夫恨不得把它体内的扬声器拆下来。
美国密歇根州霍维尔中学的史蒂芬妮·福德接受“机器宝宝”的挑战时只有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