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何要在中国专门设立自己的“据点”?
沃顿商学院为什么能这么“牛”,其教学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在宾大和沃顿的教授眼中,如今的高等教育面临哪些至关重要的挑战?
电子媒体、在线教育的蓬勃崛起,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哪些冲击?
创立于1881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Wharton)商学院,不仅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学院。在“2015年US News美国大学商学院排名”中,它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并列第一。
3月10日,“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有了它,宾大与中国的联系无疑将更加紧密,借用宾大校长艾米·古特曼(Amy Gutmann)的话说就是,它将进一步“让宾大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宾大”。
宾大为何要在中国专门设立自己的“据点”?沃顿商学院为什么能这么“牛”,其教学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在宾大和沃顿的教授眼中,如今的高等教育面临哪些至关重要的挑战?电子媒体、在线教育的蓬勃崛起,又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哪些冲击?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3月11日,《青年参考》记者独家专访了沃顿商学院教授兼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主任张忠博士,以及宾大阿能伯格(Annenburg)传播学院院长迈克尔·卡匹尼(Michael Carpini)教授。
宾大为何要在中国设立“据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与中国的渊源始于1896年。当年,宾大录取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
如今,宾大的中国学生早已桃李天下,单是目前生活在中国的沃顿校友就有近1800人。宾大沃顿中国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给宾大的师生、在华校友提供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双重平台”,宾大教务长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 Price)说。
为何选择在中国设立“据点”?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主任张忠的解释是:“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沃顿的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中国的商业机会,越来越感兴趣;同时,沃顿教师们的研究重点也越来越侧重于中国。”
在沃顿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勒特(Geoffrey Garrett)看来,有了这个中心,沃顿就能在为中国国企和私企培养全球领袖方面做得更好。
张忠对《青年参考》表示,中心将在教学、科研、就业、联谊4个方面提供有利平台。
“它不仅可通过双向视频授课的方式,加强沃顿同国内伙伴大学的合作,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变得更灵活;还能为打算回国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招聘的信息,成为中国用人单位和面临就业的宾大中国留学生之间的桥梁。”目前,在沃顿的MBA班里,每年约有50名中国学生;在宾大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数量最多,占1/3左右,该比例在美国常春藤盟校中居首。
在科研方面,“中心有助于把沃顿教师的研究成果,用中文传播出去。‘沃顿知识在线’网站提供免费的实时商业分析,每天有好几百万人浏览”,张忠认为,“中心还为生活在亚洲的约1万名宾大校友,提供了联谊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中心成立的同时,“宾大中国研究和合作基金”也宣布成立,用于支持以中国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未来5年,宾大将提供总额为1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丰富与中方研究人员的合作、加深宾大教师对中国的了解、促进宾大与中国的沟通,并为宾大学生和终身学习者开发新的教育项目和课程。
沃顿为什么可以这么“牛”
沃顿商学院有多“牛”,早已无需多言——全球MBA教育的领跑者、世界上第一所专业管理学院、第一所管理和外语双专业学院、美国2014年毕业生起薪最高的Top20学院……此外,它还拥有无数“牛人”校友,如通用电气公司荣誉董事长琼斯、雅诗兰黛公司董事长兼CEO劳德、摩根大通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管博伊斯,等等。
作为拥有最多学术著作的商学院之一,沃顿除了有5000名在读本科生、MBA、EMBA和博士生外,每年参与其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人数就超过9000。
沃顿为什么可以这么“牛”?它独特在哪里?教学“秘方”又是什么?对此,沃顿院长加勒特对《青年参考》表示:“沃顿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创新力和领导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就要在具体实践中去做、拥有实战的技能和视野,而非单纯靠看课本、上课来收获知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才是真正成功的创新教育。”
而张忠则认为,国的商学院相比,沃顿的独特之处有二。其一,以研究为主,教员们通常专著颇丰、学术造诣较深,这使他们的学术驾驭能力和引导能力很强,能通过提供思考问题的新方法来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二,西方教学很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根据其能力、特点、兴趣点,因材施教。在沃顿,学生有很大的自我选修空间,能充分结合自己兴趣去学习,而且挑战权威的自由度也较大。
如今,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挑战。在沃顿教授眼中,哪些挑战最迫切?
宾大阿能伯格传播学院院长卡匹尼教授认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为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案例、理论差异。因此,“如何把网络技术整合到教学中、同时不丢掉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华,使两者最佳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张忠博士则认为,让教研真正全球化、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是如今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因为今天的学生越来越国际化,不但来自世界各国,眼界也更加开阔,这就对教育提出新课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多方面,更具备全球视角。
此外,在他看来,如何吸引到最有才干的学生,是大学一直面临的挑战。“那些最有潜力的学生,可能没有资源和途径来上学。宾大在几年前就做出‘只要被录取,就让你上完学’的承诺,由校方提供给优秀学生助学金。这样,他们在选择学业和将来就业时,就能不因钱的问题而感到压力,只需凭自己真正的兴趣去学、找工作,从而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所在。”
新媒体面前,传统教育“被拍在沙滩上”?
因为拥有长达275年的历史,宾大简直可说是“传统”的代名词。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1740年由“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宾州费城创建。宾大也是美国首个医学院、首个教学医院和首个大学商学院的诞生地。
这样一所充满历史烙印的大学,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称霸的快节奏社会中,是否受到了冲击?其基础扎实的传统教学,在数字媒体面前,又做出了哪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
就此,卡匹尼教授对《青年参考》坦言:“的确受了不小的冲击。对我们传播学院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互联网、手机、社交媒体(如脸谱、推特)等数字媒体成为主角。新媒体成为我们如今多数研究的中心对象,不管你原本研究政治传播、健康传播、还是娱乐媒体。”他甚至认为,如果不考虑新媒体对这些传播的影响,这些领域的研究就无法真正展开。
“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如果顺应潮流、适时调整,“前浪”也能不“被拍在沙滩上”。宾大就是这么做的。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上,我们已涵盖了新媒体内容。拿‘政治选举和传播’这门课来说,现在的教学重点包括‘网上资金募集’、‘推特对人们选举行为的影响’。”卡匹尼说,“最近四五年,我们雇佣的所有新教员都有新媒体背景,确保他们懂电子媒体和新技术,是我们录用师资的考量标准。所以,新教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8、29岁。”
卡匹尼说,研究领域现在也越来越侧重于新媒体,比如用大数据去弄明白人们如何使用媒体、借助互联网去分析公共健康问题。“学生是促使我们做出改变的主因,他们很想了解这些知识,喜欢这些新东西。如今你学新闻,不懂网络就不行;在‘媒体政策’领域,也必须了解‘互联网媒体政策’。”
张忠博士认为,将新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多大程度下结合,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前者显然有其优势,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也不可替代,它能通过讨论、互动,更多地碰撞出思想火花。
提及现在日趋普及的“在线教育”,卡匹尼表示,对宾大这种体系完整的大学而言,在线教育更多提供了机会而非挑战。“通过我校的MOOC系统,学生可在世界各地免费看到老师的授课视频,来教室上课时就跳过基本理论部分,直接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
“我们不能丢弃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同时要有开放式思维,对新媒体、在线教育等,敞开怀抱。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两者有机结合,才会取得最好的教育结果。”卡匹尼说。
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当教授的卡匹尼,教过很多中国学生,几乎见证了中国几代留学生的“演变”。
如果纵向比较,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学生更加大都市化,非常适应美国的城市生活;对自己来美国要什么、学什么,非常明确;但对未来更感到压力,对现实的残酷性更敏感,这可能基于如今不断升高的失业率。
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进行横向比较,中国学生在卡匹尼眼中,更擅长定量分析和研究,“可能因为他们在中国受到了更好的数学、统计学的训练”;但在定性研究、理论研究上,则稍显逊色,“不过这也正在渐渐改变”,他补充说。
文/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