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清华听了哈佛大学Faust校长的讲座,题目是“大学与气候变化挑战”;中午见了一个充满困惑的创业者;下午回到办公室,见了一个高一孩子的妈妈。
配合着北京常见的雾霾,我有很多话想说。我本来就是个热血的人,见到觉得想表达的人和事,就难免搂不住话匣子;结合早上的大学讲座、中午的创业陷阱和下午的高一困局,打算就此,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名为“高一开始申请美国名校的超级攻略”的字儿。
其实我一直认同,好孩子是因为首先有个好基因。这个基因论,分别得到中美文化的认可。就像中国那句老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也如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必须要填写父母的学历和工作职务。但这个基因论,要从自然生物的属性和社会人文的属性两方面看,否则大家也就别努力了,世袭就可以了。这点,印度倒是坚持的不错。保留的种姓制度,是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状态。我理解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基因的力量,不可忽视基因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比如有些孩子天生不擅长数学,不擅长表达,特别喜欢创意,特别擅长乐器。但也要极度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属性,也就是广义的教育,对孩子性格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我看来,这些擅长与不擅长都要尊重。也就是说,没必要让一个不擅长数学的孩子去竞技奥数奖牌,也没有必要让一个音乐才子面面俱到。虽然有木桶原理做支撑,让我们明白短板决定容量;但对于一个蓬勃兴旺,生命力过于旺盛的13-17岁的孩子来说,鼓励TA擅长的,夸大TA 的优点,是无比重要的,是唯一有效有力的教育模式。
Faust校长,本科读的是文理学院,是哈佛历史上唯一的女校长,也是唯一一名没有接受过哈佛教育的校长。我觉得这两个表述很有意思:这任校长的任命,不管是从女权话题还是从美国本科文理学院的选择这个话题,都赚足了大家的关注度。从另外一方面,也充分表达了美国大学的文化特点,不论是文理学院还是大U,扎实的人文教育让人们具备着应对变化的能力。同时,多样化的学校模式的选择和专业的选择也给予了一个生命力无限旺盛的年轻人无数的可能,无数的机会。这里,大家被清清楚楚的告知:变化,才是常态;不可预期,才是常态。这些常态,让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轻松的、疯狂的、无拘无束的成长成为世界上第一的国家,他们也因此而骄傲,也时时刻刻保留着自己文化里的血脉:变化,才是真正的永生。
再来看看中国的大学,我们太擅长的事情是:
1、只刷题、只看排名、只用分数衡量人;
2、一定要有个框框,然后把什么形状的都变成一个样;
3、学而优则仕,得了势,就翻了身,就不再学习;
4、没啥人生目标,定的任何目标都机械照搬别人的路子,都先看看别人在干嘛;
5、没有常识,不懂得尊重别人,特别是别人的时间。
而美国大学,是把这些固定的、模式化、套路化的东西彻底的丢开的。奉行的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力的精神格,这样的社会土壤,自然孕育独立的精神主体。正如第35任总统John Fitzgerald Kennedy所说:“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一个懂得付出和承担责任的人,是会发了疯的学习生存技能,因为TA懂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照顾和保护自己和家人;一个懂得取长补短、合作创造价值的民族,才能真正拥有了存在下去和受人敬仰的价值。这,是我喜欢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我总觉得,结合中美大学的优势,必将塑造新一代世界级栋梁。
很多高中家长来咨询我,说高一的开始怎么开始准备。其实,我洋洋洒洒一长篇,想说的是一点,出国,其实在父母结婚那一瞬间,便决定好。比如,孩子在3岁的时候该重点培养情商,要着重培养音乐的技能和习惯。这点,大多数中国虎妈就想的多了。比如,必须要让孩子参加个钢琴比赛。这点,我倒是同意,没有目标的训练没有效能,比赛就是个目标。但问题是不能过分,比如强迫自己的孩子必须拿奖,并因此说了狠毒的话,意义就不大。这里我有个宗旨,学习也好,教育也罢,是要以教授学习方法、解决困难的方法为主,是要以培养孩子信心为大计,“不可不察也”。高一开始的出国训练,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一来,孩子心智成熟,懂得自律,会逐渐有目标的学习目标和专业兴趣趋向;二来,有充裕的时间去扎实的准备一切出国所需,从标准化考试到课外活动。
如果从高一上半学期刚开学,也就是9月来算,到高三下半学期6月,也就是筛选并确认最后要去的学校为止,一个美国大学的申请者会有足足三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当然,如果以早申(Early Decision)为终点的话,也有足足26个月去准备。有三点要说:
1、全力以赴搞兴趣爱好。
这是战略制高点,必须抓住!全力找到兴趣,然后坚持下午,不管是什么。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兴趣爱好,请一定要以勤奋的姿态多去参加各种校外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就别放弃,不管它多么不被人看好,是多么渺小,多么不被人理解。梦想就是真爱,真爱是不离不弃的。
2、学校平时成绩是第一敲门砖。
GPA。别听那些有的没的说什么美国大学不相信中国中学的成绩。分儿低了就是不成,哪个学校都一样,排名也不管用。这就是学习能力的表达,别整那些没用的。全力搞学习。国内的都学不好,国外的也一样。这是能力,也是潜力问题。
3、标化考试的核心是丧心病狂的阅读、逻辑训练、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
不要动不动就去考个试。贵不说,考那么多次不怕得痔疮啊。正 经点儿,我不建议高一的孩子每项考试超过两次。那么早开始准备就是要有战略,积累比较优势,不仅成绩不用刷题就是高分,而且还有心理上的优势,找到方法, 一剑封喉。如果那么早开始准备就是为了多考几次试,去了美国也读不下来,读下来生存也费劲儿。因为竞争力,往往就是那一瞬间的直接反应,没有临场准备,没有机经参考,不能拼分耍赖。
再实际点儿说,高一开始,每周读一本书是必须的;甚至可以配合背背字典,或者巴朗3500。读完书,一定要找个名师,比如浩洋,来指导下写作和口语表达。方法没问题,继续读,后面就是大剂量的读,面儿铺开,啥书都上:各种自传他传,各种历史书,各种黑格尔,各种E.B.White。当然,我也说过:好学生要靠引导、刺激、激发,不是训练。所以,能带出来好学生的不多。靠缘分。
在新东方,我有幸教过左彤、康乐、伏皛和蒋梦舟等优秀的孩子。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分别都在15岁左右。一路看过来,我留的作业、交流过的思想和与我一起 碰撞出来的火花,无一不让我深信他们的前途熠熠生辉。果然,他们分别取了耶鲁、哈佛、斯坦福和哥伦比亚。这几个孩子,过去不让我操心,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能碰撞出来令我惊喜的思想火花,让我激动、兴奋并渴望更多。这些孩子从来不会问我,下次考试的预测,改革的考试会不会对我有影响以及从来没有完不成作业五花八门的理由和借口。这些孩子就像战场上优秀的士兵,有Killer Instinct,使命必达!
总结
1、战略上:积累比较优势;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时时更新自己的技能;阶段性有尊敬的Mentor和Role Model。
2、战术上:
1)参加俩社团
2)一周看至少两本英文原版书
3)和浩洋练口语和写作能力
3、具体安排:
高一:
9月:参加社团、找小伙伴、熟悉学校环境、每天听俩小时大学公开课、每周看一本原文书。
10月:全力冲刺高一上的期中考试,在老师指点下,加大英语学习强度,参加课外活动,增加体育训练。
11月:搞定期中考试,小试牛刀,看美剧,看演讲,学表达,练写字儿,练写作,课外活动和体育训练不能少。
12月:着手准备期末考试,参加托福考试集训,做题,找老师分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看美剧,练表达,课外活动和体育训练适量减少。
1月:胜利完成期末考试战斗,上托福强化训练班,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在老师的指引下,加大学习力度,全力冲刺。体育运动不能放;如果想参加夏校,这个时候参加托福考试,目标实际点儿,100+。
2月:收放自如的英语语言学习,学习的“收汤儿”阶段,“文火”语言功力,开始在老师的指引下,大剂量看英文书,看英语语言文字的大师作品,有针对性练习写作和表达。春节。社交能力。开始寻找高中时期的MENTOR,导师。注册4月或者5月的托福考试。
3月:开学。申请夏季学校。确认自己的社团兴趣,筛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坚持做大做强,没有,就自己创立一个,“拉小伙伴入伙”;有孩子狠,直接准备5月的AP考试。
4月:学校期中考试全力火线,AP考试,就是在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基础上,看几本书而已,大多数人就很容易5分啦。
5月:在老师的指引下全力准备逻辑、历史、文学和文法训练;胜利考完AP考试;不忘课外活动和体育。
6月:学校期末考试全力火线;此处可以参加各种学术“圣殿”。奥数啊,北京市数理化大赛啊,辩论啊,演讲啊,社团竞赛啊,创新大赛啊,这时候该拿奖就能拿奖了,自然是个基因加积累的事,没有也就别琢磨了,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7月-8月底:夏校。充分感受美国的校园文化。最好能确认自己喜欢的学校风格,未来的专业趋向。更加清楚自己的优势,做好计划准备迎接新学期。
高二:
9月:2.0版更有自信更独立的自己上线。回到学校,更加确定自己的优势和想要做的事情。全力以赴。开始关心他人,人文、自然和社会问题。老觉得联合国的问题,是自己要随时思考的问题,有了解决方案就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心胸越来越开阔,渐进感觉胸怀天下。
10月-11月-12月:准备期末考试。读书。思考。表达。交流。再读书且循环。找更多能引领自己的灵魂导师。全力准备SAT2考试。
1月:期末成绩胜出。寒假。读书。比较优势。开始落地的关怀别人。准备冲刺SAT1或者ACT考试。有把握的可以考SAT1。再准备计划着高二的生活,找老师聊,调整并确认目标。准备并再报名AP或者SAT2考试。
2月-3月-4月:准备期。集训。牛导师。
5月:AP和SAT2考试的全线火力,拿下!拿下!拿下!
6月:第一次SAT1或ACT考试。全力2300。
后面就是找一个你信得过的老师,一直跟着你的老师,见证你成长的老师,好好聊聊文书和学校。然后你的梦校就被你拿下!拿下!哪些!什么?想和我聊聊?这你得 经常关注我们,比如来我们在3月29日,就在下周日下午2点的招生官讲座哟。约我的时间聊聊。看小孩子,我就最在行了。尤其是好小孩 儿,有趣的小孩儿,“变异”的小孩儿,别人眼中难搞的小孩儿,在我眼中都是宝。
说了老多了。你肯定会问我推荐的作者。
1、狄更斯
2、E.B.White
3、Walter Isaacson
4、莎士比亚
5、黑格尔
6、Michael E. Porter
7、Malcom Gladwell
8、毛泽东
9、于浩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逗你的)
说一句,以我为例。一直不是优秀孩子,但从未停止过努力,也从来不觉得摔倒了有啥了不起,得奖了有啥和别人不一样。坚持,不放弃,爱我爱的人和事儿,撒花 儿,跑步,一直相信美好,鸡血,热血,一直都是我啊都是我。虽然创业很辛苦,但我认准了,就走下去,不嘚瑟,不整没用的,有错就改,随时更新。我从来都觉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因为成绩有定论,万事万物都在时时变,这才是最刺激最美好的世界,才最能孕育出自由、独立、完整的灵魂和强大的民族。
作者:于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