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了,美国加州圣塔莫妮卡市新道路学校6年级课堂上并肩站着两位新老师:韦伯斯特和维克曼。
两位老师同时走上讲台,孩子们感到有些奇怪,但更奇怪的还在后面。韦伯斯特向全班宣布,他和维克曼这学期将帮助同学们“学会在外星生存”。望着孩子们瞪大的眼睛,韦伯斯特不慌不忙地播放了一段“来自太空”的视频:一艘太空船坠毁在一颗神秘星球上,幸免于难的宇航员们为了生存,必须走向陌生的环境……学生们被告知,他们将在课堂上扮演宇航员,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科学、文化等各种知识,努力在“外星”生存下来,并最终返回地球。
有着20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的维克曼向本报记者介绍,这是新道路学校进行的一项名为“进攻队员”的教学实验项目。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进攻队员”在两方面实现了大胆突破:一是通过情景设置、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游戏的乐趣中,不知不觉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二是打破英语、数学、文化、科学分科,改为混合教学的“全科模式”。
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再到各种可穿戴移动设备,这些正在深度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奇产品有许多诞生于美国。成立于1986年的民间智囊机构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指出,“创新精神一直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国家精神之中……我们美国人一旦停止创新,就不再是真正的美国人”。美国的创新能力令人惊叹,而这与美国从学校教育阶段便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分不开。
教育堪称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美国人的创造力培养恰恰是从教育开始的。美国教育部门设立了“国家年度教师奖”,专门鼓励致力于教育创新的教师,还设立了多个资助天才学生的教育计划。此外,许多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也为鼓励青少年创新营造条件,著名的“创新教育基金会”,便常年资助个人与组织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进攻队员”项目便是由加州一家教具企业资助。在“进攻队员”课堂上,各种科目混杂在一起教学,让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的孩子有了更多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的机会。
“有的学生数学好,可以在某个实验中承担更多的基础设计;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可复制更多的制作与操作程序;还有的学生写作水平突出,撰写研究报告的任务便由他完成……”韦伯斯特告诉本报记者,社会本来就是由各种专业背景的人组成,全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学习阶段便熟悉“社会化生存”,相互借重、彼此欣赏,在脑力激荡中让创新思维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美国从学前班到5年级本来便实行不分科教学,‘进攻队员’项目实际上把美国小学低年级全科教学模式向更高年级延伸。”新道路学校校长乔·怀斯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学校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直觉,而非掌握规则。“美国的小学生没有‘做题’这一概念,有的只是‘解题’——破解各种实际问题。正是以解题为导向的教学思路,使各种奇思怪想都不会令人觉得可笑,因为不论想法再怎么不着边际,都会对最终解决问题起到一定帮助,哪怕只是起到激发其他思路的作用,也能体现出珍贵价值。”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概念:我与别人不同,但这没什么大不了。勇于表现出与众不同,这本身便是对创造性的最好鼓励。“其实,美国的教育工作者生怕学生的思路单一,想方设法把不同的观点引进课堂。”怀斯说,在美国这样的移民社会,不同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的孩子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路会有不同,因此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招生时都会特别考虑到族裔平衡,争取让每个班都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不同背景孩子的到来帮助学校营造了多样性,而多样性是创新必不可少的空气。”(记者:陈一鸣 文/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