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不断与国际接轨,国际学校行业在中国发展了15年,数量达1000多所,而且北、上、广、深、江浙地区等重点城市还在不断扩大国际学校建设。随着国际学校的日趋发展和完善,好的国际学校比好的公立学校的门槛还高,加上升入世界名校的比例成绩亮眼,逐步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比如我们在美国高中的申请系统SAO(Standard Application Online)里,已经可以报名国内鼎石等知名国际学校。下图就是我们的一个学生国内国外两手准备的截图:

图片来源:SSAT官网
选择读国际学校的家长一定是希望孩子进入世界大学,国际学校被视为出国留学的一个跳板。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全人”的成长将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我们就“以终为始”,即“以长线规划的落脚点为起点”,看看什么时候选择进入国际学校合适呢?
根据对国际学校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一般认为孩子“从10年级(国内高一)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本科开始出国留学,并在读完硕士后结束出国留学”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其中,30.7%的家长认为孩子从高中阶段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最好;也有19.6%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初中阶段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最好;还有15.6%和11.6%的家长分别认为孩子从小学阶段和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去国际学校就读最好,以使孩子提前感受国际教育的氛围,为未来升入国际高中甚至出国留学做准备。另外从数据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在为孩子提前规划学习生涯,如果确定未来要去留学,则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为孩子选择国际学校,国际教育出现低龄趋势。
下图是意向国际教育或者已经在途的家长们最看重的国际教育的维度,给各位准备或还在犹豫国际化教育路线的家长一个参考,在此不逐一展开说,只想提醒各位家长,当代教育的使命变了,不再是把人类的存量精华知识传给下一代了。这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下一代人会用到什么样的知识,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尽可能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天分和兴趣所在,分头突围,各自应对各自的人生挑战才是。家长们排在第一位的选择就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即孩子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critical thinking)。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交流和思考得出结论,并且能分析、评估和运用信息。这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挑战权威的言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国际教育这条路我总结成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我们看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进入的世界TOP30大学招生标准:

从上图不难看出,考试成绩只占了很小的一个比例,学校还综合考量很多因素,比如近三年你的学习轨迹趋势,学习课程的难度是否含有大学难度的课程,社区服务以及社团和运动等。比如活动这一条,是不是活动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学校希望看到你的活动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是能反映出你的优点,而且与文书、要申请的专业都是一致的才行。面对这样面面俱到的要求,要想实现,要求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努力,早早开始准备,时时的总结反思再前进。
另一个很骨感的现实、也是我们不得不早早考量进来的因素,就是体制内教育的高淘汰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中考,全国普通高中的初升高的淘汰率高达50%左右。近3年体制内路线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的数据和10年前的类似数据,下降最陡的这两条线就是初升高阶段,淘汰率达到一半以上。

从个别省市来看,武汉近4年的普通高中升学率为54%左右,如果我们再看下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只有7%。这对孩子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国际学校的出现就很有时代的进步意义。越早规划越有主动选择权,等到淘汰边缘才开始考虑就会更辛苦,而这些压力是直接加在孩子身上的。
信息来源:搜狐教育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
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
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