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MCM这个词,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诶,这个不是个包包的牌子吗?”
其实,这里提到的MCM是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
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体现了参赛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特别值得一提就是,MCM美赛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
今年的美赛在1月25日至1月29日已经结束了,参与的人在这4天里,需要一点点的解题,经过充分的合作交流,最后完成一篇完美的论文,整个过程非常的紧张和充实。四天的高强度脑力劳动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拿O奖!可能不太了解的,又要问了“O奖是什么?是一等奖吗?”
美赛共设置6个奖项,分别是Outstanding Winner(美赛特等奖)、Finalist(美赛特等奖提名)、Meritorious Winner(美赛一等奖)、Honorable Mention(美赛二等奖)、Successful Participant(成功参赛奖)、Unsuccessful Participant(不成功参赛)。这几个奖项,分别被缩写为O奖、F奖、M奖、H奖、S奖、U奖。
2018年的成绩中,O奖占比0.16%;F奖占比0.22%;M奖占比9.74%;H奖占比36.1%。拿到S奖以上的基本为100%,只要成功提交不跑题的论文就肯定可以拿到S奖;而U奖会颁给被发现抄袭、违反规则、未能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论文的团队,这两类奖项的数据,我们就不提了。重点说下,F奖是指进入特等奖角逐但未得到特等奖的队伍。从数据中看,发现能进入F奖的队伍就已经很少了,而进一步再获得O奖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