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调研需要我们对很多所学校形成第一印象,会需要我们尽可能从更多的途径以寻求对于学校最为客观的评价,从而“深入浅出”了解学校与申请者的匹配程度,并悉知相关的重要招生政策。
由于每个申请者个人情况不同,对于目标院校的要求不同,所以这里对于首次调研不做过多的阐述,但是给大家提醒两个注意事项。
■ 注意事项一
需要留意招生“潜规则”,有时候在调研学校的过程中随着调研的深入,学生和家长可能都会面临信息过量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筛选,其中有些信息是一些广为流传的留学“潜规则”,比如:
甲:申请XXX必须要有卓越的竞赛成绩
乙:XXX大学/文理学院基本上只会录取某个省的学生
丙:XXX只录取沿海一二线城市的申请者
丁:XXX学校录取者基本都是女生
戊:XXX学校今年要扩大/缩减招生名额
这些观念的确是在一些过往经历之后总结出来的语句,我们在了解之后可以给自己心理层面上打个底,但其实在最终确定自己的最终申请名单时并不需要太过于在意这些,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信息也只是一种推断,最终的选校和申请都是学生和家长自己成长摸索的实践,当然也是在听取多方面建议以及自己深入了解之后作出的选择。
■ 注意事项二
需要留意申请“大数据”,留学机构会在申请季的时候总结连续几年申请季早申请和常规申请录取率的数据,学生和家长可以对比对应的录取数据,如果早申请比常规申请录取率要高出一大截的话(这也是普遍情况),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策略性的选择在早申请阶段准备某些目标院校的申请材料。
在这次调研中会在确定好选校名单的基础上针对目标院校具体逐一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构架相应补充文书,比如那篇大多数学校都会有的灵魂拷问“Why Us?”,所以此次调研需要我们更加精准地对接申请者和目标院校之间的匹配点,还要求学生找到自己能够给学校带去什么样的贡献,所以建议学生深挖学校官网并珍惜跟在读学长学姐及校友的交流,找到与学校巧妙的契合点。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可能每一位申请者都会同时申请多所院校,那么这时候可能需要养成资料成档的习惯,把访问过的有价值的网页链接可以保存并进行一些提亮和编排,便于我们再次访问。
下面就学校官网资源以及学长学姐的分享进行讨论。
1.学校官网之主页
以Carleton College官网的主页为例:

它是以对比和比较的组图形式展现了很多个Carleton所独有的特色。其中发现了这一页介绍环境和能源的组图,恰好我的清洁能源研究项目能跟Carleton 60%的电力都是风力发电呼应,所以这一点便成为Carleton Why Us essay的引入,能够比较良好的拉近与学校的距离。
2.学校官网之学术研究及文化背景
以Duke University的Why certain college的题目为例,当我在纠结如何以非篮球切入点构架这一篇Why Us essay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一张Duke Garden的图:

在图的远处,我们能够看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拱形桥以及相关园林风格的建筑,说明Duke大学的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十足,所以给了正愁如何突破杜克篮球主题的我另外一条捷径:一方面可以联系Duke的文化氛围到我的中西合并的音乐创作上面,体现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另一方面在学校官网的学术研究界面找到的跟我水资源净化的活动以及催化氧化水来提供清洁能源的相关研究项目,可以结合我的科研背景以及对于科学哲学的思考,体现出来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希望与Duke产生共鸣。
3.学校官网之学生组织
在学校官网的学生组织和活动界面,我们可以轻松找到许多跟我们之前做过的活动的相关团体和组织,希望能够联系自己的活动经历来展现自己的投入,这里同时也是一个很好拓展自己之后能够对于学校的社区建设做出什么贡献的地方。
4.学长学姐之校友访谈录
申请Carleton College的之后又一篇需要介绍“跟Carleton第一次相识的故事”的文书,我的真实经历就是在读了我的雅礼学姐Carleton校友Claire Du的校友访谈录之后了解到了学姐在Carleton所受到的影响和自我的提升,相信这样从高中学姐大学校友的角度切入更能拉近申请者与招生官的距离。
5.学长学姐之直接交流
还是不得不吹学长学姐的资源丰富,我班主任上一届带的学姐是Rice University的在读学生,在我申请Rice的时候给了我很多个性化的指导建议,其中有一点学姐提到Rice可能比较偏爱nerdy的学生,所以我在文书的环节加入了很多跟我专业相关的学术词汇以及我对于哲学和看过的书籍等的思考,虽然最后感觉可能写出来的文书有点nerdy过头了(手动捂脸)导致最后招生官可能没太看懂。也算把自己的教训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引以为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