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不止职场中需要警惕学生思维,求职时也要注意改变学生思维!
有一位同学分享自己“拒绝hr口头offer却被骂”的经历。
HR把唯一的hc给我了,因为名额珍贵给我了就得拒另外一个人了,我也给了确认答复不会找别家,也是达成了互相信任的状态,我也把后面的流程终止了,现在正走背调环节,还没有签任何东西。
但是!!我之前面的一个更想去的的突然offer了,我真的很想去,我该怎么办呀我要骗吗?虽然啥都没签,但是好难做到,大家说我给hr转500块奶茶钱行吗?这样做好吗?会不会被拉黑名单
其实,在没有签订任何文件的情况下,选择更心仪的offer是人之常情。
换谁都会首.选更好的offer、拒绝较差的offer,而换做hr也会首.选更好的应聘者,这都是一样的。因为“违约”而感到自责、甚至想给hr现金赔偿,这样的想法,其实没有必要。
当然,小业并不是提倡大家违约。如果有更想去的公司,可以暂缓接受offer,给彼此个dead line,不要立马接受offer,然后又毁约。
回到这篇帖子下,有人认为他的“学生思维”太重:人本来就是现实的,要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毕竟,职场和校园不同,在职场中务必要警惕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本质上是学生所具备的信息和现实社会相脱节。
所以,摆脱学生思维、转变职场思维很重要。
今天,小业整理了求职中需要警惕的职场思维,看看你中招了几条?
盲目海投
那应该怎么合理“海投“?
海投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你没有把过往的经历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逻辑,并且投递给恰当的岗位。
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你选定1~2个明确的方向,然后针对这些方向,做专门的简历准备。
有了这1~2份专门的简历,你再在这个领域内,进行海投,那就是高效投递。
无论是投递效率还是投递效果,都会有质的飞跃。
“海投”即广撒网式投递简历
这在严峻的求职环境中
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但在学生思维下的海投是盲目的
一份简历走天下
这样往往是没结果的
合理的“海投”是我们确定
2个左右的明确求职方向
针对性地产出
不同侧重点的简历然后再进行海投
需要注意的是
多个求职方向不要跨度太广
比如同时求职技术和财务
而要从擅长或感兴趣的方向入手
被动等待帮助
简单来说
1.工作不是做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2.要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非被动等待别人教,等着给解决办法
3.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
在学校里,很多事情
都有老师和家长push前进
或者给到标准答案去执行
他们会想尽办法来帮助
但是在职场并非如此
没有人有义务帮助我们
所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
主动寻求、思考解决方案
比如怎么找JD、怎么准备面试等
总之,“主动的人有虫吃”
只看眼前利益
求职时的薪资构成应该好好研究
用朋友举例吧,他以为30万就是每个月发30/12=2.5万
小业认为自己要先研究一下工资结构、税前、税后、奖金占比多少绩效占比多少、五险一金,对自己以后都是有帮助的
网络上有很多offer选择的帖子
基本上是高薪卷VS低薪稳定
学生思维告诉大家首.选高薪
但其实很多因素都需要好好研究
薪资构成、基本福利、发展前景等
薪资也好,能力也好
工作不是只有一两年
而要考虑到未来数十年
怎么保持良好、稳定的发展
目光放长远些,不止看眼前利益
建议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比如发展方向、城市选择等
然后再去选择offer
结语
在职场中
每个人站的位置不一样
思考的东西也自然不一样
很多时候也不是简单地对照要求
按部就班地处理就可以
克服学生思维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
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相信各位应届生们一定会排除万难
斩获心仪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