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申请美国MBA
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美国MBA申请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准备好读MBA的申请材料。这么多申请材料准备的时候很多同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家准备MBA申请条件的时候有哪些问题?新东方前途出国小编这就告诉大家:
一,读MBA选校
这不仅关系到能否被录取,更重要是决定你以后的两年生活会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文化中 度过。我上面讲的同学放弃了MIT其实也是感觉到MIT的排名窜升是因为IT业红火所致,未必 能满足自己在其他商业知识上的学习需要。(我也没有贬低MIT的意思,举例而已) 。
选校各人标准不同,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全方位地了解学校。Website, word of mouth都是有效途径,businessweek的b-school forum有很多不同学校相比较的信息;学校 自己的网站常有部分online course和community life是公开的,你可以假设自己是其中一 员,想象一下,那个氛围你是否喜欢;另外还可以通过联系校友了解一些第一手的资料。其 次,如果你也象我一样比较在意生活质量,那么多了解一下商学院背后的大学以及所在城市 也是非常有益的,毕竟人生中黄金般的两年要在那里度过。商业氛围尤其重要,好的位置会 吸引好的guest speakers来做讲座,你可以有机会就关心的问题同这些人面对面交流,这是 我体会的学费付得值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MBA申请条件篇
1。Admission office知道你讲的一定不全是实话,或者说他的思路同签证官一样,首先怀 疑材料的真实性,所以你需要convince他们;
2。决定录取也许很费时间,但拒一个申请大概几分钟就够了,他可以感觉出你不是他想要的 人;
3。学校同学校之间在录取上没有本质差异,申请10个同一水平线的学校大概比申请5个有差 别的学校成功机率还要小。
4。工作背景和教育背景固然重要,但大家意义上的牛人实在太多了,因此反而不是学校的标 准,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包装和突出自己。比如我一个同学被MIT录取,背景如下:上海某校学 工程毕业,和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个软件公司,后来据说引进VC,后公司如何成功。这些我无 从考证,我不能随便怀疑自己的同学,我的基本判断是真如他所讲那样成功,区区数万美元 的学费就不必贷款了吧?(我没有贬低这个同学的意思,实际上我们相处不错,我想申请技巧 同人品诚信没有必然联系) 。
三、美国MBA申请要注意
那些硬性的东西改变不了,所以尽可能利用好推荐信和ESSAY,成为好文章的前提是别人乐意 读,所以when you write, try to leave out the parts people skip. 珍惜你有限的 篇幅。 申请里最技巧的大概就是书面包装自己了,这点我是最差的,但也是在入学找工作等等中最 最重要的。我没有称得上经验的东西,就抄几点CMS (career management office) 的建议 在这里:
1.针对不同对象准备不同的简历。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口味,比如从MBTI性格分析上看,典 型的consultant是ENTP,而Wharton约13%的人属於很少见的ESFJ。不说这么悬了,我只是 觉得很有趣,所谓物以类聚吧。而我用几乎相同的内容做了两个interview,一个学校给了我 奖学金,另一个把我拒了,实际上前者比后者排名更好。如果这不能说明学校的期待不同, 至少可以理解成申请中的偶然因素是难以预料的。
2.简历中不要讲你在某段时间做了什么,是什么职务,而是要讲你的成就是什么,并且是因 为这些成就你得到下一个职位,你要清晰地表现出自己的职业道路的上升曲线。
3.重视文化差异。不要写老外在他们的文化中找不到counterparts的词,否则他很难理解 和比较。 4。体现你的商业头脑和职业素养。我同学的老公被Columbia录取,他绝不是 大家眼里的牛人,他工作的公司很巧还曾是我的客户,说出来恐怕也没多少人听说过,但有 两点是非常打动老外的,一是它是行业内亚洲最大的公司,二是我猜他一定写了一点关于公 司起死回生的内幕并同他个人联系起来。我也没有贬低他的意思,相反我很佩服他,作为略 知一些内幕情况的局内人,我是说什么都不相信他在其中能起什么重要作用,但是,他就能 够通过有限的篇幅和表达让学校感兴趣,这真的是本事。我想说的是,所谓window dressing vs. down to earth,在度的把握上应该服从你整体的写作需要,你不一定要表 现你在某件事上有多么成功如何重要,但你一定要表现出在对於这件事的处理和反思上你确 实具备了一个成功的商业头脑和远见。 5。运用一点fancy的词汇。比如偶尔跳一两个b-school里的老生常谈,或许会有意向不到的 效果,比如EVA(economic value added, i.e. add and create value for shareholders) 等等,但要用得自然。 6。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就是易位思考,想想你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要 录取你而不是别人(同中国同学比),最重要的,你能为这个学校和以后的同学带来什么新鲜 的想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