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博后VS高校博后,如何选择?
2024.06.28
浏览
来源:
厦门新东方前途出国
摘要: 企业博后,顾名思义,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岗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环境,这里更侧重于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实际产品和服务中,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技术难题。在这里,你是创新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高校博后则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致力于理论的深化和新知识的探索。这里是孕育未来学者的摇篮,也是学术梦想启航的地方。
企业博后,顾名思义,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岗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环境,这里更侧重于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实际产品和服务中,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技术难题。在这里,你是创新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高校博后则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致力于理论的深化和新知识的探索。这里是孕育未来学者的摇篮,也是学术梦想启航的地方。
本期内容,我们来聊一聊,
企业博后与高校博后,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呢?那在做出选择之前,首先我们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职业目标及生活偏好。热爱理论探索且有志于学术生涯的你,或许会发现高校是理想的归宿;而如果你热衷于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博后无疑是更好的舞台。
以下,我将从
工作内容、薪资待遇、成果归属
以及博后期限四个方面对企业博后与高校博后进行对比。这期内容非常适合未来意向申请博士的学生、博士生、准博士,欢迎大家点赞收藏,提早规划和行动,从成为到成就!
在工作内容上,高校博后日常将围绕项目研究、实验、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展开,此外,部分高校可能还会要求你参与一定的教学活动。而企业博后则更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你需要深入了解业务需求,重点是为企业创造利润、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在工资待遇方面,高校博后的薪酬通常较为固定,主要来源于省市的补助和学校的基本工资,相比之下,企业博后的的薪酬结构更为市场化,直接与企业效益和个人贡献挂钩。这种薪酬模式更能体现绩效导向,激励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在成果归属上,高校博后的科研成果,比如文章、基金、专利等,通常归于个人的科研成果;而企业博后由于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目标,故成果通常归企业所有,因此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让渡署名权或署名相对靠后。
在博后期限上,高校博后整个周期一般为2-3年,近年来部分顶 尖学府倾向于3年的培养周期,而企业博后则通常为2年。在具体工作时间上,高校,博后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不强制打卡,但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投入。相反,企业博后需严格遵守企业的工作时间制度,实行打卡制,虽然工作时间更为规范,但也意味着工作与生活界限更为清晰。
那么在做好选择之后,我们也需要了解
两者的进站要求、出站考核及出站去向等。
第一,进站要求上,若选择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博后流动站,则科研成果(如论文、专利等)将是你的敲门砖,而对于选择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研究者来说,企业更加看重的是你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这意味着你不仅要懂理论,更要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中存在一些企业为了政策补贴而设立工作站,因此,在选择时,务必仔细甄别,确保工作站具有实质性的科研项目和良好的成长空间。
第二,出站考核上,高校博后的出站要求相对严格,通常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论文成果及申请到科研基金,具体要求视高校及专业领域而定。而企业博后的出站考核指标更为灵活,更注重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非单一的论文产出。
第三,出站去向上,高校博后多数会继续在学术界深耕,争取成为教授或研究员,也可以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转战企业界,担任研发或管理职务。而企业博后则更倾向于留在工业界,成为技术专家或管理层,直接推动产业进步,也不乏有企业博后通过积累足够强的科研实力和行业影响力,成功跨界至学术界。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博后和高校博后间的区别啦,企业博后与高校博后,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适不适合。
在这个十字路口,愿你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迈出那一步。听到这里的你是倾向于企业博后还是高校博后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