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Z同学成功获得纽卡斯尔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offer!并且荣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奖学金提名,总金额达138600澳币(约合人民币62万元)。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获得CSC提名的学生大多来自理工科专业。
Z同学并非名校出身,也没有显赫的学术背景,她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的英语翻译专业,但她却成功获得了CSC奖学金提名,这其中的含金量显而易见。
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录取故事吧~
### 1. 在教学中发现学术兴趣
Z同学的学术之路并没有一个耀眼的开始。大学期间,她主修英语翻译,研究方向并不突出。硕士毕业后,她进入了一所三本院校担任英语老师,过着看似稳定但充满困惑的生活。最初的几年,她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发表了一些与研究兴趣无关的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对她而言,科研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并没有真正的热情。然而,一次课程调整彻底改变了她的学术轨迹。学校为了丰富课程体系,允许教师开设新课程,她便尝试开设了一门《英美侦探小说》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吸引了学生,也让她重新燃起了对学术的兴趣。她一直对侦探小说充满热爱,却从未想过可以将其作为研究方向。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她开始系统研究侦探小说,并萌生了更深层次的学术问题。她逐渐发现,中外侦探小说中存在一种相似的叙事模式——“鬼魂推动正义审判”。无论是中国的《狄公案》,还是英美侦探小说中的经典案件,冤魂、亡灵都在案件推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现象让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最终决定以此为博士研究课题。
### 2. 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虽然找到了学术兴趣,但申请博士的道路远比她想象的艰难。首先是背景问题,她的本硕院校都是二本,缺乏强有力的学术背书,而申请博士通常需要有一定的学术积累,这让她的起点并不占优势。起初,Z同学曾考虑申请英语教育方向的博士,因为这与她的工作背景最为契合。然而,在深入沟通后,她发现自己已经对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再做教育相关的研究。而真正让她感兴趣的,是英美侦探小说与中国公案小说的对比研究。于是,她果断转向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向,并开始为申请博士做全 方位的准备。
### 3. 研究计划的不断打磨
博士申请中,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申请者是否具备研究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对于她来说,一开始的研究计划并不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竞争力”。
为了打磨研究计划,她花了整整半年时间。起初的版本,理论框架不清晰,研究方法欠缺支撑,甚至缺乏对领域内现有研究的充分理解。经过不断修改,她在导师的建议下,将研究提升到本体论(ontology)和道德哲学的层面,使其不仅仅停留在文学分析,而是探讨更深层次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她从未接触过本体论,但为了让研究计划更加有理论支撑,她自学了大量哲学相关内容,并在最终版本中,将这一理论框架融入到侦探小说的叙述模式中。最终,这份研究计划获得了纽卡斯尔大学导师的认可,并成功突破了本硕双二本的背景限制。
### 4. 面试:精准击中导师兴趣点
拿到面试机会后,她开始认真准备。导师是侦探小说研究领域的专家,她特别找来了导师主编的文选《Handbook of Crime Fiction》,并认真研读。在面试时,当导师提及书中的某个观点时,她直接举起这本书,向导师表达自己的理解,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这一举动,立刻拉近了她与导师的距离,导师对她的研究兴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试也顺利通过。
这再次证明了在申请博士过程中,精准研究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能极大提高成功率。
### 5. 文科生如何拿下CSC全奖?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一般更倾向于资助理工科博士,而文科类奖学金竞争极其激烈。Z同学能够获得CSC奖学金提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研究方向与中国文化相关:** 她的研究涉及中国公案小说与英美侦探小说的对比,强调了中国文学的国际化影响,符合CSC对“学成归国贡献”的要求。
- **研究计划的高度创新:** 导师和评审委员会认为,她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空白,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
- **长期的研究积累:** 虽然她的硕士背景一般,但她的大学教学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博士申请并非只属于名校精英,而是属于所有愿意付出努力、不断突破自我的人。即使你的起点不够高,只要方向正确、策略得当、愿意拼搏,你也可以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对于想要申请博士的学生来说,Z同学的案例给了我们几个重要的启示:找到真正热爱的研究方向,只有真正喜欢,才能坚持下去;研究计划是博士申请的核心,一定要不断打磨,展现研究的创新性;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导师,本硕院校背景不占优势时,导师的认可是关键;敢于挑战,敢于坚持,博士申请是一个长期战斗的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坚持到最后。无论你的背景如何,未来依然可以由你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