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放榜至今,港校录取内地尖子生的消息不断见诸各媒体:某港校揽走数名内地状元、让内地考生趋之若鹜的港校、看高考状元花落哪家港校、港校的热和内地的冷…… 一时间,“港校”似乎成了一个欲说还休却又欲罢不能的字眼。
一边是内地尖子生对香港高校保持着不断高涨的热情,另一边是很多教育专家猛烈的反思内地教育的失范,就连内地高校中的翘楚北大、清华,在当下似乎也显得风头尽失,比较之下的黯然失色甚至被很多人笑称为“躺着也中枪”。
港校在内地连续数年的收获颇丰和内地状元连续数年婉拒本土而“另择港枝”,终于引来人们的思考:他们为何都选择了香港?香港的优势究竟在哪儿?内地高等学府抛出的橄榄枝又因何屡遭拒绝?
首先,对比两地的教育模式和师资力量,香港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胜出。
香港的大学历来面向世界选拔优秀的教师队伍,且不分种族、地域和信仰,这些教师将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带入香港,提升了香港大学高等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拿香港科技大学举例,科大的教师全部是具有海外名校就读的背景。其他的如香港中文大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的学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另外,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学生同样是来自五湖四海,在香港的八大名校中,国际生的比例均比内地的大学要高。学生当然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成分也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性质,例如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哈佛,绝大部分生源均来自外地。
其次,名目繁多的奖学金成为吸引内地学生的重要原因。
相比内地,尽管港校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较高,但香港大学高额的奖学金政策成为吸引内地尖子生赴港的重要动因。
据悉,香港大学在录取内地学生时,每年投资近千万港币用于奖学金,特别会颁发给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收入不太富裕的学生。其中的全额奖学金包括了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最高可达16万港币/年。花钱请好学生来读大学——如此丰厚的条件,相信没有哪个人会心生拒绝的理由。
再者,具体的专业设置面广,根据就业确定学校定位。
香港大学中的每所院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大学也有着不同的分工。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在电子科技、纳米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香港大学在临床医学和化学专业上独具优势;香港中文大学在经济学、金融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造诣享誉世界。
香港各个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表现的分工明确,同时各尽其责,有效避免了专业设置的重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每所院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部面向就业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怀抱着“内地控”的心态去抵触港校,更没有必要过分看重内地高考“状元”身上的光环,可以把“港校热”看作是吹醒内地高校的一针清醒剂,北大、清华每年独揽高考状元已成历史,走来了“掐尖儿”的港校,其实也是一件好事。状元们“择港而栖”背后的缘由给内地高校带来竞争的压力,一味谬赞和妄自菲薄都会让人无所适从,变压力为不断推进内地教育改革的动力,缩小和世界的差距才是硬道理。
(本文为新东方前途出国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