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天的东京奥运会,在8月8日晚正式落下了帷幕。206支参赛队伍、11669名参赛运动员共同为我们营造了一场运动盛宴。意大利的吉安马科·坦贝里和卡塔尔的穆塔兹·伊萨·巴希姆共享男子跳高金牌、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男子百米纪录……
赛场上一幕幕令人激动的画面,也让人们
为体育最根本和纯粹的魅力所吸引和感动。
而在众多的外国选手中,日本的乒乓球女选手伊藤美诚可能是本届奥运会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位千禧年出生的日本乒坛小将虽然身材娇小,但是技术全面、风格凶狠、实力超群,甚至在本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混双决赛中战胜了中国队赢得金牌。
在球场上,伊藤美诚从不掩饰她的锋芒,从来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比赛前,她毫不讳言对于奖牌的渴望。比赛中,她会在得势时高声怒吼、摆出那看似颇具挑衅意味的笑容,也会在落后时满脸苦恼、看上去一副怨天尤人的沮丧样子。可想而知,这样一位个性张扬、不够谦和的日本选手给大多数中国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肯定不怎么样。而在日本队在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完败给中国选手孙颖莎后,中文互联网上大众对于伊藤美诚的嘲讽更是到达了顶点。在众多媒体的口径中,伊藤美诚成为了在惨败后嘴硬自己只发挥了两三成实力的小丑。
然而事实上这与伊藤美诚的原话所差甚远。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是:“打混双的时候水谷说不拿出120%的实力是赢不了中国的。中国队的确是不发挥全部实力就赢不了的对手。在比赛中能拿出多少实力是很重要的,今天大概只有20%到30%吧。”原话中的“出せる”意为“只能”,而不是“只”(出す)。也就是说是非主观的,无法发挥更多的实力,也可以理解为伊藤美诚自认为被孙颖莎实力上压制了,而不是嘴硬自己没发挥好。一字之差,将运动员的遗憾,变成了对于对手的不屑。
诚然,伊藤美诚在场上的种种行为的确不甚讨喜,张扬的个性也让她不像福原爱那样能在中国也有不错的人气。再加上她的母亲自童年以来对她严苛而独特的“励志”教育,伊藤美诚在中国注定无法受到广泛的欢迎。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是一位出色运动员的事实。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接受采访时就称赞伊藤美诚实力强劲,是中国队的重要竞争对手。本届赛事两度战胜伊藤美诚的孙颖莎更是不吝赞美之辞:“我们两个的水平非常接近,在场上我们都很渴望胜利。也是有伊藤,我才会一直提高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
事实上,伊藤美诚也是众多曾在中国接受训练的国际乒乓球运动员之一,与孙颖莎等众多中国乒乓球选手也曾共同训练、共同成长。而每一年中国的乒乓球训练基地都会迎来许多像伊藤美诚这样来自海外的运动员,他们与中国的运动员一起训练一起进步。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并非来自于“技术封锁”,而是在挑战与被挑战中形成的。虚怀若谷地欢迎和接纳外在的一切挑战,并在挑战与被挑战中与全球运动员一起推动乒乓球的推广和进步。显然,中国乒坛欢迎伊藤美诚这样的存在。而这,源于真正的自信,和宽广的胸怀。
共同进步,共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