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知识是未来大学专业的基石
不论我们接收到了多少知识,知识从来都不会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我们从高中起学习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单一划分过后的各类学科,而是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所谓的学科,不论是经济、数学、物理、历史等等都只是人为制造的分类标签,在真正处理一个问题的背后往往涉及到各类学科的因素。所以我们在高中所学的知识都是一些基础公式、基本模型理论以及底层逻辑的构建,这些都给我们通往大学的路上铺上了基石。很多时候在别人眼里看似无用的知识,其实它们的底层都可以联系起来,所以高中的时候我们会抱怨学这些有什么用,但到了大学会发现以前学的学科融会贯通了起来。比如在市场营销这门课背后我们就需要运用到高中学的心理、政治以及法律课。在金融课中如果少了一定的数学和经济的基础知识,也很难一下子理解它背后的逻辑。
越学越精 知识被精细化切割
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在德国高中还是大学,入学头一年都是先接触广泛类别的学科,随之后两年渐渐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科目。大学也是在第一年先接触所有商科,第二年开始细分管理方向或金融方向,再由自己做选择。学校给我们提供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接纳知识的过程,由general到precise,我们也越学越精,知识逐渐被精细化切割。只有一开始什么都接触过了,到最后才会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提前适应大学制度 锻炼时间管理能力
我记得我高中刚入学时,和国内的朋友讲述着我们学校的制度和作息课表,我的朋友感叹并羡慕我们的宽松自由体制,等过了几年,她上了大学后很兴奋地和我说:“欸,我发现我们的大学生活就和你们的高中生活一样。”确实,我个人觉得德国高中和大学的体制及课程安排如出一辙,所以高中也可以算是提前适应大学的制度了。因为从国内军事化管理的初中突然到德国高中,两种管理体制天差地别,这让我面对如此充足的空闲时间不知所措。突然没有了原先初中老师们的督促,慢慢才学会自主安排学习与玩乐时间,我相信从国内高中出来的同学突然到了国外大学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所以在高中这段时间里,更多的是让我学会如何自主时间管理,这样在大学无人看管监督的氛围下,依然能做一个自律的人。
大学里的作业形式 从高中开始练手
在我们十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研讨会,是专门教我们如何写大论文的,然后我们在这个研讨会中也要完成一篇自己的论文记入高考总分。这个项目也算提前让我们对大学的论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有一些大学里的作业形式也是我们在高中早已练手过的,比如演讲(presentation)、小组作业(team project)等等。
总体来看,德国的高中不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制度上,都给我们未来的大学生活铺下了基石,大大降低了从高中毕业至大学入学间这段过渡期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