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英国逐渐形成一个错误的刻板印象,即在英国的中国学生都来自富裕家庭,这使他们成为诈骗目标。
这类诈骗往往是对留学生的移民状态发出威胁,然后使用多种技术来从受害人身上榨取可观金钱。在最恶劣的案例中,诈骗者还将受害者当作“钱骡(money mule)”,令受害者陷入糟糕的境地。
这类诈骗往往针对留学生众多的英国地区,由于所有与移民相关的统计数据都会定期公布,这些数据就成为诈骗犯的公开信息来源。
2007年,一位名叫王婕月(Jaiyue Wang,音译)的中国女生曾被尼日利亚的诈骗团伙欺骗,向他们付了6000镑,骗子们告诉她,她可以赢得乐透大奖,赚到50万镑。当婕月发现自己没有中奖时,深受打击,最终在诺丁汉的住所中自杀。这是类似案件中第一起被广为报道的死亡悲剧。
不过,这个案子并非特意针对学生,而是群发钓鱼邮件。但十年之后,学生开始成为专门的诈骗对象。
2018-19年间是“钱骡”案件高发期,很多留学生被犯罪团伙利用,帮他们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洗钱,导致数百个银行账户被国家犯罪局(National Crime Agency)冻结,大量学生被带到警局问讯。同时,由于很多涉案学生对背后的案情一无所知,往往在警方发现的时候已经回到中国,给调查增加了难度。
今年8月,贝尔法斯特一位中国留学生就因牵扯进一桩1600万镑的洗钱案而被带上法庭,这位学生帮一个中国犯罪团伙开了一个银行账户,获得300镑回报,结果该账户被犯罪分子用来洗钱250万镑。
2015年,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UKCISA)还曾针对中国学生遭受签证诈骗一事发布警告,警告称,犯罪分子假装自己也在教育行业,或者自己就是UKCISA甚至内政部,然后称学生的签证有问题,他们同时会提到学生的一些私人信息,从而让自己更可信,之后,他们会要求学生通过西联汇款缴纳一些费用,以避免被驱逐出境或者解决这个问题。
2019年,这种签证诈骗进一步升级。一位一年级新生的手提电脑在希思罗机场被盗,她的电话很快就响了。骗子自称自己是中国大使馆,称中国警方联系了大使馆,说这名学生涉嫌参与洗钱。然后,骗子将电话转给所谓的“警察”。犯罪分子还通过视频发送一些穿着警服的人的影像,威胁学生她可能会被驱逐出境或者被捕。最后,这名学生向对方账户打了30,000镑。
事后调查发现,犯罪分子正是通过被盗电脑,获得了这个学生的大量私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和照片,以及银行卡信息。很可能,这个学生一到机场就被盯上,被盗的信息随即被传回中国大陆的犯罪团伙,通过其伪造的网站联系受害人。
除此之外,还有骗术是自称警方的人给学生打电话,称有个可疑包裹上写着这个学生的地址,仅有的解决办法是支付一大笔钱给所谓的“警察”,而这个假警察的电话号码看起来就好像真的是上海警方。
内政部提醒,如果遇到任何此类事情,应该立即向学校报告,不要给他们发送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