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转“码”,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21年应届本科生中,人文社科类占51.5%、理工科占39.9%,文科应届毕业生人数高于理工科;
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教培行业政策性调整,劳动力就业市场提供给文科学生的岗位在减少。
一方面是,文科生就业压力增大,而另一方面则是,计算机人才需求和薪酬的持续走高。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数据,未来十年,Web开发人员的全球需求将增长23%,软件开发与测试人员的需求更是会增长25%,远远超过所有职业的平均增长率。
在刚刚过去的2023国际人士在美工作签证HIB抽签中,最受雇主青睐并支持的前3名全部为软件工程师岗位。
在薪酬和就业前景的吸引下,对于文科同学,除了考编、考研外,海外深造硕士转“码”,改换赛道成为程序员,也成了一种热门选择。
通常意义上的文科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学及公共事务等方向,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基础体系,富有想象力,领导力和对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辨。
文科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文科学生通常会接触到更多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对抽象思维和推理比较擅长。例如,文科学生可能更擅长从一些模糊的概念和观念中提炼出精华,形成系统化的概念和理论。
文科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通常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阅读、写作、讨论、思考等训练。
文科学生的专业课程通常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课程内容也相对宽泛,涉及到多个学科,甚至音乐、艺术等领域,这种宽泛性会给文科学生带来与理工科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视角与思路,更能建立跨领域的连接。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转“码”非常具有挑战性,并非易事,要想成功转“码”上岸。最重要的不是放弃原来的专业和能力,而是要在自身现有能力基础上,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信息时代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原理、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能力,让自己成为文科加“码”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跨越,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AI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转“码”的壁垒不是增高,而是正在降低,对于文科学生或其他领域的学生来说,未来谁能成为优秀的AI开发者,最终角逐将体现在思维能力上,而不是代码开发能力上。
由于硕士阶段时间为1.5-2年,要在2年时间成功实现文科转“码”,首先要非常明确了解自身的能力特点,理性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以制定清晰的硕士阶段课程路线图。
以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简称SMU)的M.S. in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硕士课程为例,让我们结合未来职业选择分析硕士阶段的课程选择。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数据,与Software开发相关岗位包括:
Software Developers, Quality Assurance Analysts, and Testers
软件开发、质量保证和测试人员年薪中位数 $109,020。从2021年到2031年,软件开发、质量保证和测试人员的总体就业人数预计将增长25%。
Web Developers and Digital Designers
网页开发人员、数字设计师年薪中位数 $78,300。2021年到2031年,网页开发人员和数字设计师的总体就业人数预计将增长23%
在SMU获得CS硕士学位需要完成至少10门课程,获得30个学分。文科转“码”学生可选择以下课程组合,获得软件开发岗位所需能力,其中,软件开发语言、数据库及算法等是难点。
- CS 7352 软件实习(参与合作企业项目,校内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