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的专业基础(GPA一定要高) 
   二:杰出的科研能力 (论文、会议)
 
   三:强大的表达能力(标准化考试成绩、面试表现)
 
   四:软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科研的理解和兴趣、职业品质与道德操守、坚韧与执着)
 
    
 
   博士的招生委员会由本系教授和招生专员共同组成,教授来自不同研究方向,背景比较有差异化。录取流程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硬实力筛选:GPA、G/T成绩、本科学校。这一轮主要是招生专员负责,教授参与度有限;第二轮:软背景筛选:CV、PS、推荐信。该轮由招生委员会内教授按照方向分别审核;第三轮:对申请者面试,然后发offer。
 
    
 
   软性背景在博士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升软实力,建议从以下三点入手:
 
    
 
   1:期刊论文:
 
     SCI: 理工科基础研究
 
     EI: 工科应用研究
 
     IF(影响因子):IF>10 极高,IF>1 高
 
     作者顺序:一作最理想,三作后意义不大
 
    
 
   2:学术会议
 
     Contributed Talk (一般报告)
 
     Poster Presentation (展板报告)
 
     Conference Paper (会议论文)
 
    
 
   3:科研经历
 
      科研的质量和深度远比数量重要,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掌握很重要。
 
    
 
   干货来了,如何套磁?
 
   1:明确套磁对象
 
    Professor:阅人无数、回复率低、前途光明、项目固定
 
    Associate Professor: 招生要求多、招生习惯固定、项目多、会议多、人脉广
 
    Assistant Professor: 回复率高、稍微有点前途未卜
 
    Adjunct Professor: 兼职,不要联系。
 
    
 
   2:选择教授的原则
 
    方向吻合、教授要招人、教授有资金、教授人nice
 
    
 
   3: 套磁的时间
 
    大三暑假:联系学长学姐,联系推荐人
 
    9月份到12月份:联系教授,此时已确定今年的funding
 
    
 
   4: 套磁信
 
   交代背景,阐述研究方向match度,附上简历。
 
   路漫漫其修远兮,博士的申请和博士学位的攻读,都需要学生投入很大的精力。No pains, no g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