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国留学,你是否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
“到了国外还用学英语?泡在洋墨水里,英语肯定能有提升。”
“国外的语言班肯定比中国的高大上啊!效果肯定比在国内呆着好。”
“我看我那个同学英语这么差都毕业了,英语不好估计也能过!”
这些说法如同短效定心丸,让许多将要出国的学子们不再对自身的英语水平感到焦虑。然而,当他们出国之后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梦想很美好,而国外学术生活的现实却很残酷。这次澳大利亚名校之路开始之前,我们联系了几位在澳洲留学的小伙伴聊了聊这三个“梦想”。
梦想1:通过国外桥梁课程(语言班)的学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语言不好啦!
现实:实际上,桥梁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和语言本身关系并不大。
许多国外大学目前都有开设桥梁课程(Bridging program),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给语言能力不那么好学生提供一些学术上的辅导,让这些学生在将来上正式课程时能够应对作业和考试。许多雅思考不到要求的分数的学生都对这种桥梁课程心有独钟,因为Bridging program在国内经常被翻译为“语言班”,这也给人传递了一种错误的印象,即桥梁课程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墨尔本大学官网上对其Bridging program的介绍:

其中提到,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的能力:
·在课堂上识别重要信息并记笔记
·参与研讨会和练习课的讨论
·写出记叙、议论和分析文体
·阅读和分析一系列的真实学术材料
·培养对写作和口语语料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看到,实际上桥梁课程的重点并不是语言,而是如何参与课堂和课外的学术活动,包括上课时记笔记、课堂讨论的正确方式,以及课后的练习、作业应该如何完成(比如说,一篇essay里应该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如何在文中进行引用从而避免抄袭,等等)。也就是说,桥梁课程只能保证你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你的学习任务,但并不能保证你的内容质量,更不能直接提升你的语言能力 —— 因为这并非人家设计这个课程的真实目的。
那么,上完桥梁课程并且通过考核的学生们,后来都过得好吗?
即使学生们通过了桥梁课程,在正式课程的学习中,也吃了不少苦头。有几位在墨尔本大学读完桥梁课程的学生表示,他们在第一年的学习中,依然饱受语言障碍的折磨 —— 由于基础不好,老师说的专业术语很难理解,而课下的阅读作业也难以高效完成,结果就是每天挣扎在与deadline搏斗的苦海之中,只能在朋友圈吐露自己的悲伤:

(以上是两位受访学生的朋友圈)
梦想2:在国外学习有英语环境加持,我的英语肯定会进步的!
现实:进步的确会有,但比较有限。
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外生活学习,每天都会接触到或多或少的英文,从认知论的角度上说,这种外语输入(input)肯定还是能促进我们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了解,比如说买菜、交水电费等等生活场景中的词汇。有些社交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加入了一些兴趣组织,从而认识了不少local,在口语上也有所进步。但当他们完成学业再去考雅思的时候,却无一例外地发现:分数并没有进步多少 —— 尤其是写作,大部分是一成不变。
事实上,墨尔本大学语言学系的教授Neomy Storch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证实了这个现象。
她对墨大的国际学生进行了三年的长期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从大一入学到大三结束毕业,雅思写作分数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变动的。

Storch教授在论文中也指出了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为大部分国际学生都喜欢“抱团”——也就是说,他们倾向于和自己的同胞待在一起(包括生活、学习、做作业),这也就意味着除开每周二三十个小时上课和学习时间,他们几乎都在使用母语。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指望英语水平有质的飞跃呢?
受访学生集体证明了这一点。
梦想3:就算英语差,也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吧?
现实:英语基础不好真的很影响学习!!!!
听:
众所周知,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家,以包容性和文化多元性而闻名。因此在澳洲大学的课堂上,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教授和同学,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口音。独眼老头(受访学生之一)的教授有来自韩国的、日本的、印度的、德国的,更不要说澳洲本土的奇妙口音。这对常规速度英音、美音都理解困难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听不懂老师说的,自然无法理解课堂知识点。

读:
刚开始在国外大学上学时,会发现老师布置的阅读量异常的大,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读上万词的paper(不论什么科目),而且学术论文的用词通常比较艰深,内容更是抽象,在一段话都读不懂的情况下,根本不能指望读懂整篇文章的内容。小鑫子(受访学生之一)曾经看过她理工科舍友的阅读文章,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翻译,如同做精读一般,每一段话都翻译了近半的词。其结果就是阅读效率低下:别人一天看完的阅读,她一周才看完。
说:
口语不好的同学在生活话题下或许还能说上几句,在要求大量词汇和复杂思维的学术讨论中几乎是难以开口的。这就意味着在各种group work中都难免被认为是不合群的、没有贡献的存在。另外就是在完成毕业论文时,不可避免地要和导师进行面谈,有的同学因为害怕露怯,迟迟不肯与老师商谈内容,导致论文质量不过关,最后影响了毕业。
写:
写作是国外学术生活的大头,几乎70%以上的作业都是以长文章的形式完成的。这时候写作差的同学就会陷入不知道怎么写,以及写了也不知道老师看不看得懂的窘境。小D(Monash学商科ing),平时学习还不错,计算能力也很强,但就是怕长篇大论的写作。有一门课要求他在结课考试中2小时写完一篇800词的essay,即使那门课平时作业成绩不错,文笔不好的他还是挂了。
总而言之,国外的学术生活和我们想象中的生活还是很不一样的。在真正的留学生活中我们会发现:1. 语言班并不能很有效地提升我们的语言;2. 纯英文环境对英语的提升也有限;3. 英语不好会对学习生活造成各方面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直面英语基础不好的问题,在出国之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从而消除这些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