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主轮截止日期12月1日还有整一个月,相信申请博士PhD和研究型硕士MPhil的同学们已经开展了套磁。
今天,咱就聊一聊套磁过程中,教授都有哪几种回复“模式”,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01 探讨RP
RP是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的简称。
如果教授跟我们探讨RP,则指征了两点:
教授对我们的背景是认可的
教授对RP课题感兴趣
此种情况,我们可以自信的与教授开展学术交流,博得教授的认可,提升录取的机会。
02 约面试
一般情况下,能跟教授面试是获得教授青睐的重要指征。
但,也有教授通过面试获得对学生的全面认知,以做出最终判断。
1线上面试
一般通过zoom,我们可以在跟教授约面试时间的同时,询问一下需要准备的事项。
2线下面试
在香港地区读本硕的同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与本校教授见面容易,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也有机会出校与其他学校的教授面谈。
也有教授会邀请学生通过学术会议机会进行当面会晤,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哦!
03 欢迎申请
有一部分学校院系(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是招生委员会为主导的,教授看似“官方”的回复“欢迎申请”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如何识别“礼貌性婉拒”?
我们可以给教授回信询问,申请时是否可以指定教授为我们的博导。
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则可视为教授的认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