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应该是单纯的,如果设计走向复杂化,那一定是堕落。”——奥特曼的创造者成田亨先生曾如是说。
2022年5月13日,鬼才制作人庵野秀明担任编剧和企划的《新·奥特曼》(「シン・ウルトラマン」)在日本上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这一次奥特曼在电影中的形象,似乎与我们印象中那位光之巨人有较大的出入:与曾经的身形健壮、力量感明显的初代奥特曼相比,这位奥特曼不仅体格纤细、四肢修长,甚至有些肋骨外翻。
更大的问题在于,他胸前的灯——也就是闪光计时器不见了。
1966年上映的空想特摄电视剧《奥特曼》是奥特曼这个大IP的第一部作品,在全世界的特摄影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其中的主角“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则是最经典的奥特曼形象(为区别于后代的奥特曼,他常被称为“初代奥特曼”)。银红相间的简约肤色,符合人体美学的健壮身材,线条流畅的面部构造,以及胸前的闪光计时器,构成了这位来自宇宙的光之巨人。
事实上,《新·奥特曼》中的奥特曼造型虽然对观众们来说很陌生,但却可以说是最真实还原了设计师成田亨大师的构想的奥特曼。
圆谷英二和成田亨说到奥特曼,怎么都离不开日本的“特摄之神”圆谷英二(つぶらや えいじ)以及美术家成田亨(なりた とうる)。
圆谷英二在1963年成立了圆谷制作株式会社,并在1965年推出了第一部正式制作的特摄电视剧《奥特Q》。而成田亨便是《奥特Q》的美术监督。两人从1954年的《哥斯拉》开始便一直合作,并且创造了诸多经典特摄角色 。
成田亨的创作理念成田亨,1929年出生在日本兵库县。在八个月大的时候,成田亨因为试图用手去抓地炉里的烧炭,左手被严重烧伤。因此在成田亨的作品中,总是会隐约带着一丝温柔和伤感。
1950年,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绘画。然而接触雕塑的过程中,受到了立体造型魅力的感染,成田决定转入雕塑学系,专心学习雕塑。1956年,成田亨从武藏野大学毕业,并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其作品苍劲有力的风格受到了业界高度的评价。
在负责《奥特Q》的怪兽形象设计时,成田亨抱着“希望让自己的作品动起来”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虽然这只是一部准备面向儿童而退出的特摄剧,成田亨却从未视为儿戏。并确立了怪兽设计的三大原则:
1.「怪獣は妖怪ではない。手足や首が増えたような妖怪的な怪獣は作らない。」
(拒绝三头六臂式的畸形怪兽)
2.「動物をそのまま大きくしただけの怪獣は作らない。」
(不仅仅是把动物巨大化,必须融入独 创性)
3.「身体が破壊されたような気味の悪い怪獣は作らない。」
(拒绝血迹、创伤等令人不适的造型)
光之巨人的诞生在设计“奥特曼”这个形象的过程中,作为怪兽的对立面,成田亨需要创造一个代表正义,力量强大且具涵美感的巨人形象,因此引入了“秩序”和“混乱”的概念。在成田亨的美学体系里,造型复杂的怪兽代表了“混乱”,代表“秩序”的奥特曼的造型则在对立面,追求极简、流线型和美感。
而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中,成田亨则汲取火箭的银色作为灵感,又结合佛像的特点给奥特曼设计面部,竭力做到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都能呈现出丰富而柔和的面部表情。在设计奥特曼的躯干时,成田亨则将人体肌肉构造进行极简化处理,设计出代表生命活力的红色纹路。
而最妙的部分则是奥特曼的“微笑”。无论对手是谁,他的脸上似乎都挂着一丝微笑。这样的嘴部设计灵感来自于希腊古典人物雕塑的嘴部,因为成田亨觉得,真正的强者在面对挑战时都是带着一丝微笑的。
于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奥特曼形象就这样被设计出来:拥有极简的头部结构,眼中放出柔和的光芒,全身银色的皮肤配合沿着肌肉走向的红色条纹,突出其强烈的生命感,和纯粹的肉体美。
闪光计时器的出现事实上,贯彻极简主义的成田亨一直反对闪光计时器的存在,认为这是对于奥特曼造型的一体性和色彩的平衡性的破坏。
而闪光计时器的出现实际上是出于一个哭笑不得的原因—圆谷制作株式会社在制作《奥特曼》时为了节约经费,控制剧中初代奥特曼的战斗时间而不得不祭出“奥特曼只能在地球战斗三分钟”的设定,并设计出了闪光计时器。
另外,这一设定还能塑造和渲染战斗中的紧张气氛,使剧集的节奏更加跌宕起伏。在多方原因的影响下,闪光计时器的设定被保留了下来。
而这一不得已的改动,反而成为了奥特曼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圆谷株式会社的第二作《赛文奥特曼》播出的时候,大量观众因为赛文奥特曼身上缺失了闪光计时器而致信希望加回这个设定。后来的每一部奥特曼作品,也都少不了胸口的闪光计时器。
所以《新·奥特曼》中的奥特曼形象,才更接近成田亨先生最初设想的充满神秘感的宇宙超人,线条流畅、结构极简、没有弱点、笼罩在神性之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