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凭借自己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高性比的一年制硕士在留学圈一度受到中国留学生的追捧。一年制的学习周期再加上成熟的体系确实香,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英国本身是教育产业链国家,学子趋之若鹜,但正如任何成熟市场所伴随的问题,商业化的影子也随之浮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英国大学的形象就会被过度包装。
机构的大力宣传再加上这几年qs排名至上,那学生去之前看到的样子就是各种滤镜,就像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真正去了就很容易出现大梦初醒拉回现实的感受…
今天就给大家拉出两所被很多人认为“过度炒作”的英国大学。
伦敦国王学院 KCL
KCL可以说是迅速崛起,属于那种锐变型的学校。六年前KCL还没成长到现在准G6模式,国内学生其实想做王的男人&女人并没那么多。
但现在不一样了,KCL人气蹭蹭上涨。其实也难怪,毕竟人家有QS排名的核心大优势。也是有传承的学校,本身也是英国第四古老,是对标UCL去建设的一所精英教学学校。再加上地处伦敦,坐拥资源优势,被大家当作G5之后的一个备胎学校。
确实是好学校,但不代表不炒作,名校需要炒作,需要把热度炒上去,有了申请难度,才会有信息差,才会激发留学生的征服欲,才会有人为此买单。不管是否正向,总归有学生前仆后继。
这不王曼爱华就是大家默认“炒作”的产物,其中KCL现在又它们之中最有G6之姿。在24fall我们就看到了部分专业的门槛比G5都恐怖的情况……放结果还慢,涨价也是第一名,申请费一年也大几千的涨着…
但就现状而言KCL的国内生源也不是最优的,不如爱丁堡、曼大。以KCL的商学院或传媒学院为例,还是在有不少双非学生。反观曼大和华威的商学院,基本已经是清一色的国内985、211;英本和海本。尤其曼大,去年申请季被吐槽最多的,已经着重卡国内40来所学校了。所以生源来说,你的王还需要继续沉淀。
再有就是专业问题了。KCL很多专业并不太适合中国学生。它的强势专业在于医学,牙科,生物化学类也还不错,第二梯队就是法学,国关,政治经济这类,过于偏文了。
对于中国留学生爱商科这件事,虽然是建成了商学院,但市场对KCL的回馈并没有曼大商学院的学生那么炙热,也不如华威的生源这么抢手。同在王曼爱华序列,可能KCL是相对较弱的一个,仍需要时间和更优质生源去造势。
最后就是中国留学生普遍关注的回国就业和回国认可度方面。如果是本土就业还好点,但回国的话KCL的厂牌效应效用并不大。排名确实在前50序列,但在券商和投行领域的占比并不如同梯队的几个高,甚至要被Bristol追过。苦在没有校友优势,只是这几年在逐渐拔高而已。
总之就是KCL虽然门槛在提高,但实际给学生带来的福利和厂牌优势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这里面有炒作的因素在。
华威大学
华威这所学校就是典型的营销代表。他们不光懂营销,还懂得国际学生市场,并且教育质量也很不错。
外网论坛社交媒体都有华威打广告的身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费节节高这么贵了,学校在打广维护和投入上可是花了不少钱的。华威在这方面的意识是所有英国大学里面超群的,这也是为啥同样是非综合类学校,华威能起来,成为王曼爱华成员之一。
虽然这所学校本身商科的确给力,在本科阶段表现出色,申请难度更是赶超UCL。但除了QS外,在其他排名上并不十分出众。而且商科优势的多了去了,像兰卡,巴斯,以及贝叶斯这些都是很能打的学校,本土排名也都差不多。华威赢就赢在了比较高调,舍得投钱,而且距离伦敦相对较近。也就顺理成章在中国留学生这站起来了,这就是双边营销带来的双向奔赴。
再有就是华威很有打造头部专业的能力,他们的商学院目前炙手可热,WMG学院也水涨船高。这里面有个隐藏的申请落差在这里。商学院极度难申,但WMG却开一线生机,申请会有个巨大落差在,适合学霸去竞争,也适合普通学生有机会拿到WMG学院的offer。这招其实曼大和UCL都在用,所以很多准留学生都想去插一脚试一把。反观Edinburgh这种,录取率只有6%不到,倒是容易劝退不少学生。
华威也是在上面说的留子互助表上的院校,也有不少学长学姐对自己所了解的专业进行留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看一下,了解的也可以加上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