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C学姐
介绍:目前就读于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月份入学。研究方向:性别平等与生育率的课题;研究生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研究方法与统计专业,12月已毕业。
硕士为什么会选择去曼大?现在出于什么原因去到爱丁堡大学去继续读博呢?
首先当时自己开始申请硕士时,想跨专业发展(转心理学方向的专业),我本科读的是信息系统与管理,当时的梦校也是爱丁堡大学,但是爱丁堡下psychology的offer时间太晚了,让我足足等了大半年,有些心灰意冷了。
深思熟虑后,我发现心理学专业和自己本科专业跨度太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可能未来不太好就业。正巧的是曼大一个月就给我发了SRMS的offer,这个专业和我的本科专业有很深的联系,都是和数据分析有强关联的,所以我果断选择了曼大。
至于读博,其实也是想留在曼大的,但是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导师,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我写的研究计划topic都不太一样,有的导师是研究aging,有的研究migration,有的研究well-being,所以我就申请了爱丁堡大学,刚好现在的导师和我想研究的方向特别契合,都是covid, gender equality, fertility方向的。这个导师也是很喜欢我写的研究计划!我们meeting了几次,就让我在官网上申请了,我也是比较幸运的了。
当时选择心理学是因为我姥爷因为肺癌去世了,那个时候家里人都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之所以想学心理学,初心是想帮助那些陷入精神或者情绪问题(抑郁症自闭症等)的人走出困境,我觉得这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时很想往临床心理学方向跨,但是因为我本科没有专业背景,所以难度非常大。另一个原因,是我认为国内在心理咨询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物质相对富足的时候,人的精神就会感到空虚。特别是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用“卷”来形容在中国社会生存的状态,大家的心理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释放和消解可能就会产生抑郁的情绪。
心理学/社会学这个领域,都是和人,和社会的发展相关,我的初心是想学到一些方法,或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一些东西,更好的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为创造一个精神富足的国家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同时,我希望学到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在今后我的求职生涯中成为一项技能。我也希望自己在读博期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花四年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意志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于我而言也是读博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需要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曼大的硕士留学期间,给了你什么样的学习体验?你期望在博士期间有哪些新的尝试?
我非常珍视在曼大读研的那一年,是一段非常充实且有意义的经历。从环境上说,曼大的校园非常气派宏大,走在校园里可以说是视野开阔,心情豪迈。而且曼大的校园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没有隔断,学校的建筑和周围的道路融合在一起。因此曼大也很接地气,从教学楼出来就直接能够看到街道上的商店、花园。从学术氛围上说,曼大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我经常去图书馆,常常是上午9点之前才能抢到比较好的位置,周末的图书馆更是人满为患。从教育资源上来说,曼大的老师都有很深的教学资历,我的毕设导师是我们专业的主管,虽然她很严厉,但是她会非常有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常鼓励我已经做的很棒了,给予了我莫大的信心。我的毕设在她的指导下也取得了distinction的成绩。从课外生活来说,在曼大的这一年,我参与的学校活动太少了,平时娱乐基本是在校外,和朋友逛街旅游吃饭,不得不说曼城的中餐真的绝了!!如同回到了国内一样地道。未来在爱丁堡读博期间最想尝试的事,那必定是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结交外国好友,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口语。
你会用哪两个词去形容曼城和爱丁堡这两个城市?在这两个地方的生活分别有什么样不同的感受?
我觉得曼城很像中国的上海,“摩登”、“热闹”两个词足以形容它留给我的印象。现代化,节奏快,夜生活丰富,文娱资源也更多。爱丁堡类似于国内的一线旅游城市,古典清冷,诸多古堡类的建筑把古典美融入到了这个城市。再加上这边天气比较阴冷,时常下雨,更是给爱丁堡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朦胧的氛围感。在曼城我觉得生活更有人间烟火味儿,中国人很多,中国餐厅也覆盖城市各处,走在唐人街就像回到国内一样。而生活在爱丁堡,就缺少了在曼城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也可能由于我才来到爱丁堡2个月,还未完全融入到这里的生活。读博之后,我也许更能体会爱丁堡这座城市的魅力吧。
硕士和博士期间,你的学习模式和心态是否有了改变?你觉得压力大吗?
我觉得读硕士和读博学习模式最大的不同是自主性更强了,你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这也意味着在没有作业和考试的约束下,你需要更加自律。心态上,我觉得读博的心态会更加淡定,不再容易焦虑,但读博需要花4年去完成一个课题,这意味着四年间需要用延迟满足不断去激励自己,才能坚持到最后取得结果的那一刻。在硕士阶段,为了取得期中期末的高分去疯狂努力,这个过程是有节点和时长的,而且能够短时间内看到结果的产出。所以读博的过程更漫长,也需要更强大的毅力。
完成课业和做科研对我而言压力都不大,但是它们产生压力的类型不同,课业的压力是短期内的高压,有压力就有动力,促使我在一段时间内专注学习,最后取得结果。而博士的压力是长期内的低压,它不需要你在短期内快速地出成绩,而是需要把你的专注力长期放到一个事情上面,慢慢打磨,精雕细琢,最后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所以总结来说,我认为读博的本质就是锻炼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力。
就你的经验而言,文社科的博士申请是否会比较困难?各方面的要求会相对于理工科更高吗?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文科博士申请非常看重RP,研究计划必须得和申请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更多的是导师协助你完成你的研究。而理工科,研究计划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更多的是进组给导师打工,导师会帮你确定研究方向。
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是会选择回国就业还是留英就业呢?
我的职业规划有两类:第一类是纯科研,我想进联合国当researcher研究生育率的难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另一类是进咨询公司,考虑到自身的兴趣特点,我很喜欢接触新兴的事物,而咨询非常符合这个标准,在不同的领域解决不同的难题,也能拓宽自己认知的广度。
目前我计划博士毕业后先留在英国发展几年然后视自身取得的结果再来决定是否回国。当然现在讨论这个话题属实尚早,因为时代一直在变,人的想法也是会变的,可能4年后,我读完博就想回国工作了呢哈哈哈哈!
我认为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国内基本上是父母一手包办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在象牙塔里,什么压力都没有。可是出国之后,发现好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真的印证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也理解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所以花钱也不像之前那么大手大脚了。现在自己也在寻找兼职和实习,希望能帮助家庭减轻经济上的负担。总而言之,留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成长,无论是心智上还是社交上,人都变得更加成熟了,可能这就是真正长大的第一步吧。
我从高中阶段就有了留学的打算,当时想转学武汉枫叶国际高中,但是父母考虑到我年龄小,没有自理能力,一直都是妈妈陪读在照顾我。如果我要一个人去武汉读书家里不放心,所以没有过去,当时也没考虑到本科就可以出国。所以最后是研究生阶段才出国留学。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英国作为留学的目的地?你看中的是英国哪方面的优势?
因为初中的时候去英国参加过夏令营,对英国的留学生活特别向往。后面觉得英国读研时间短,而且有的学校排名又高,就果断选择英国了
从小到大,你的父母/家庭在你的教育上所持什么样的观念?他们是否支持你去到国外打开眼界,接受国际教育?
我父母在我的教育上面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非常支持我继续读博,对我的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也是持开放态度。更多是基于对孩子自身的兴趣考量,全力支持我的独立选择。比如当时我转心理学,曾以为爸爸肯定会强烈反对,因为心理学与我当时本科专业跨度实在太大。但令人意外的是,我爸爸表示,如果自己考虑清楚了,他会支持我。
我觉得来英国读研究生的同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真的是想学到专业的知识,那么对这一类同学我的建议就是在课余生活外一定要自律,提前去预习课程的内容。英国的授课过程中,老师讲解的节奏是非常快的,如果你不提前预习,阅读相关文献材料的话,课程上可能会跟不上。课下也需要去认真地复习。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类同学,他们的想法可能是希望快速提升学历,一年完成硕士后回国工作。对于这类同学我的建议是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可以多去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开阔眼界。我也有朋友抱着取得硕士文凭的心态来到英国,最终成绩只要过了60分或者是50分,回国可以在求职上更有优势的话,那么可以多关注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