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的科学和医学大楼年久失修,已经很大程度无法承担教学任务。战争结束后学生涌入更加剧了这种情况。1919年,爱丁堡大学购买了该市南部的West Mains Farm,用于开发专门从事科学的新卫星校园。1920年7月6日,英王乔治五世为化学系的第一座新建筑(现称为约瑟夫·布拉克楼)奠基。校园被命名为King's Buildings以纪念乔治五世。
1929年10月,苏格拉长老教会和苏格兰自由教会重新合并,并根据《1932年苏格兰大学法案》,新学院于1935年正式并入神学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丁堡大学为波兰共和国军的医师和难民成立了波兰医学院(Polish School of Medicine)。至1949年关闭,该院系总共有246位学生毕业,许多医生回国后前往大学任教。
1951年,成立于1823年的皇家(迪克)兽医学院(Royal (Dick) School of Veterinary Studies)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的一部分。1952年,在时任校长爱德华阿普尔顿的领导下,学校进行了乔治广场的大规模改造,主要工程包括休谟楼(David Hume Tower),阿普尔顿楼(Appleton Tower)和具有粗野主义元素的主图书馆(Main Library),其380万藏量至今是欧洲第三大的学术图书馆系统。1998年,爱丁堡大学合并了创建于1848年的莫雷教育学院(Moray House School of Education)。
2002年12月发生的爱丁堡牛门大火烧毁了许多大学建筑,包括South Bridge 80号信息学院约3,000平方米的大楼。同时烧毁的还有人工智能图书馆。馆内保留着学校自196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研究的全部第一手资料。爱丁堡大学作为世上建立人工智能系的大学和逻辑编程的发源地,大火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损失。2008年,布里斯托广场的信息学论坛(Informatics Forum)建成,信息学院正式搬到新址。
2011年,成立于1760年的爱丁堡艺术学院并入爱丁堡大学,与原有的艺术、文化和环境学院组成新的爱丁堡艺术学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2014年,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hejiang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nstitute)成立。学院坐落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于2016年8月开始正式招生,提供生物医学本科学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两所大学的文凭。2021年,学校宣布花费1.2亿英镑修复爱丁堡皇家医院位于Lauriston的旧址,用于新创立的爱丁堡未来研究院(Edinburgh Futures Institute),预计于2023年完工,毕时将开始提供“跨学科未来研究”本科和研究生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