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全球背景下,除了享有盛誉的英国皇室之外,日本皇室亦备受瞩目。作为世界上享有高度知名度的两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之一,日本皇室的相关动态和新闻总能吸引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
今天我们站在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谈谈日本皇室。
01.
日本皇室的由来
日本历史上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但日本皇室却以其独特的连续性,自神话时代流传至今,形成了一种万世一系的独特格局。对于日本国民而言,天皇制不仅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存在,更是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历史文化之中,成为了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
追溯日本皇室的起源,必然涉及日本的神话体系和本土宗教。在日本,佛教、神道教和基督教被并列为三大宗教,其中神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对日本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道教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皇崇拜为核心信仰,信仰者崇尚多神,其中尤以太阳神——天照大神为尊。日本民族自称为“天孙民族”,天皇被视为天照大神的后裔及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与神统紧密相连,天皇因此被赋予了神性的地位。
据传说,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五世孙。其祖父,即天照大神的孙子,受命下凡至日本九州地区,负责管理日本。在《古事记》中,神武天皇被称为“神倭伊波礼毘古命”,而在较晚成书的《日本书纪》中,其名字则被译为“神日本磐余彦尊”。公元前7世纪,神武天皇继承王位,率领族人东征,最终抵达日本本州岛的奈良县,成为日本的开国天皇,日本皇室的历史由此揭开序幕。
02.
日本皇室的历史
日本古代的天皇事迹有的来自传说,从崇神天皇开始,考古学才能确认其实际存在,自应神天皇开始历史之可信度才大为提高。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是无法确认其真实存在
因此,有着比较真实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
中日两国自古代就交流甚密,因此7世纪时,孝德天皇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试图建立一个以日本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
然而,天皇并没能如愿建立起皇权统治的稳固的中央集权国家。在10世纪至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就已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已然旁落。
为了争夺实权,后白河天皇、后鸟羽天皇等几位天皇几乎是成年后就禅位退隐寺院,开设院政,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
后来,随着武士阶层的兴起,高高在上的日本天皇又失去了呼风唤雨的能力,日本进入了“幕府时期”,其间虽然有后醍醐天皇的“建武中兴”,但也是昙花一现,日本天皇彻底失去了政治实力,只是作为日本最大的神官在乱世中保存了下来。
到了德川幕府时期,皇室所剩无几的权力也被侵蚀殆尽。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共17条,详细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
《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明确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官员任命、天皇的出巡等均须征得幕府的允准。惟一保留天皇权力的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
在二战后的第一年,也就是1946年日本天皇裕仁对全日本发表《人间宣言》自我否定了天皇万世一系的“现御神”(具有人类形态的神)的地位,笼罩在日本天皇的神性面纱也从此揭下。
03.
皇室继承以及皇室构成
日本现行的《皇室典范》明确规定,女性皇族无法继承皇位,成年后亦不可如男性皇族般创设宫家,且一旦降嫁,则自动脱离皇籍,成为平民。
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古坟时代和奈良时代,男女天皇曾共同执掌国家。在公元592年至781年间的近200年中,共有18位天皇在位,其中女性天皇占据八代六位。此外,天皇的遗孀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成为天皇,但前提条件是她必须出身皇族,且未曾与天皇以外的男子生育子女。简而言之,女皇的存在更多地被视为男性皇族继位之间的过渡。
据日本《国语辞典》所载,皇室构成包括“天皇与天皇一族”。这意味着,日本皇室由“天皇”和“皇族”两部分组成,其中“天皇”是特殊且例外的存在,不属于一般的皇室家族。宫内厅的官方说明亦指出:“皇室由天皇陛下与皇族们共同构成。”
皇族的明确划分是近代以来的事情。194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皇室典范》,用以规范皇室的继承,并将其纳入法律范畴。《皇室典范》第5条明确规定:“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亲王、亲王妃、内亲王、王、王妃以及女王,共同构成皇族。”
04.
没有姓氏与户籍的家族
日本的皇室没有姓氏,我们经常听到的“秋篠宫”、“常陆宫”均为天皇下赐的宫号,并非姓氏。反倒是脱离皇籍,成为一般庶民会获得姓氏。比如2005年,纪宫清子选择脱离皇籍与平民黑田庆树结婚,婚后随夫获姓黑田。
日本皇室也没有户籍与住民选票,取而代之的是“皇统谱”,纪录这历代天皇、皇后的身份及系谱。而“皇统谱”也分成了“大统谱”与“皇族谱”两种。
“大统谱”纪录的是天皇与皇后的生平事迹,而“皇族谱”纪录的则是皇后以外的其他皇族。“皇统谱”的正本由宫内厅书陵部保管,副本则是有法务省保管。
至于为什么没有姓氏与户籍,则要从日本历史中寻找答案了。
古代日本,在经历了古坟时代后,建立起了名为“大和政权”的政治联盟。到了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大和政权逐渐演变为以“大王”(这里的大王即为当时的天皇)为核心的姓氏制度政权组织。
通过赐姓,“大王”构筑起大和政权,而作为赐姓者则不需要“姓”也不需要“氏”,作为最 高统治者,自然也不需要户籍。不过脱离皇籍的皇室成员还是会获得姓氏与户籍的。这一习惯也延续至今。
作为日本皇室成员,享受特权的同时,他们也失去了一些权利。日本皇室成员是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不可以自由活动,也无法自由选择职业。
但《皇室典范》中明文提到,15岁以上的内亲王、王、女王,可以遵循自己的意愿,在得到皇室会议承认后,脱离皇籍。尤其是女性在外嫁后可以自动脱离皇籍。
但皇室的男性成员则鲜少有这份自由,男性皇族结婚,除了皇族外,还需要获得内阁总理大臣(即首相),宫内厅10多名官员组成的皇室会议的认可,不能随自己的意愿结婚,更不可脱离皇籍。
据目前的《皇室典范》规定,皇族诞生的男性成员,只有“天皇”和“皇族”两种选项,一生都无法脱离皇籍。可以说,成为日本皇室的一员,既是无上的荣耀,也是至重的枷锁。
日本皇室,与英国皇室相似,均为君主立宪制下的历史遗留。身处其中的人们,其光环亦如枷锁,既是一种荣誉,也承载着责任。天皇,作为日本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象征,不仅承载着日本悠久的历史,也寄托着日本人民的精神与情感。当我们探讨日本历史或文化时,皇室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增进公众对日本皇室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