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人名字末尾常见「子」这个字。是有什么说法呢?日语中“子”的发音是“ko”,这个字与日语中的很多音搭配都很好听。原本“子”是指小孩子或者小东西,但是用在名字上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子”是汉字“一”和“了”字组合而成的汉字。“一”代表最初,而“了”代表最后,用在名字中,就有一种健康成长、一生平安喜乐的意思。日本人有着这种想法和愿景,因而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多以“子”结尾。>>日语学习咨询
在日本奈良时代以前,“子”用在男女所起的乳名中,表示的是一种爱称。还有一种说法是“子”是一种尊称和美称,多被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使用,比如当时在朝廷内有显赫地位的重臣中臣镰足就被称为中臣镰子。但是,古代日本贵族男性的姓名之后往往带着官职的称号,而女性往往没有。于是“子”逐渐成为显示贵族女子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男性则不常用了。
后来,女性以“子”作为名字的结尾的做法又逐渐流传到平民阶层。如在德川幕府时代末期的倒幕维新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的松尾多势子就是出身于农民之家。
当然,也有一些更普通的农家女儿并没有用“子”作为名字结尾而多使用假名。这说明,女性用“子”作为名字结尾仍然显示着尊敬的社会地位与身份。
直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政府鼓励贵族女性用“子”作为名字结尾,这种做法才真正成为潮流。
昭和时代以后,日本过半数女子都是某某「子」。
为什么会衍生这种风俗?因为平安时代(794-1192)盛行阴阳五行,谓女性是「阴」,「阴」又是「穴」,是四次元冥府,创造万物的根源世界。而这个「阴」,方位是「子」,以时间观念来讲,「子」是一天的结束,也是一天的开始。所有崭新事物均自此四次元世界创出,而「子」的中心存在正是女子。翻翻统计,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chiyo),翌年以后才让位给「正子」(masako)、「静子」(sizuko)、「文子」(ayako)、「幸子」(sachiko)、「久子」(hisako)、「和子」(kazuko)等「子」族。这些「子」族持续到昭和时代末期,昭和55年(1980)开始,荣登排行榜前十位的是「美咲」(misaki)、「惠」(megumi)、「爱」(ai)、「彩」(aya)、「舞」(mai)、「瞳」(hitomi)、「枫」(kaede)、「萌」(moe)等单字名。其中「爱」连登宝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续了六年之久。1998年的排行榜前十名是「萌」、「美咲」、「优花」(yuka)、「舞」、「彩乃」(ayano)、「葵」(aoi)、「七海」(nanami)、「玲奈」(reina)、「明日香」(asuka)、「未来」(mirai)。2006年呢?似乎变化不大,排行前十名是「阳菜」(hina)(发音跟「雏」一样,也就是女儿节时装饰的那个帝姬偶人之意)、「美羽」(miu)、「美咲」、「SAKURA」(「樱花」之平假名)、爱、葵、七海、真央(mao)、优衣(yui),第十名则分别为「爱美」(manami)、「杏」(an)、「结菜」(yuna)、「优奈」(y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