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大型期货经纪公司曼氏金融(MFGlobal)因持有过多欧洲债券导致巨额亏损,被迫寻求破产保护,从而将欧债危机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爱尔兰在这场欧债危机中成为继葡萄牙和希腊后,第三个下调评级的欧元区成员国。爱尔兰于2010年11月被迫向欧盟和IMF寻求援助,并达成总额为85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但是和其他地区所不同的是,爱尔兰的国情是民富国穷,即使遭遇经济危机,大家的生活仍然富足,只是居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奢侈消费而已。
爱尔兰经济规模较小,但非常发达,主要依赖出口贸易。1995年至2000年之间,爱尔兰取得了10%的经济增长率,在欧洲名列前茅,2003年已成为世界上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卢森堡),因而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爱尔兰房地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爱尔兰经济的命脉和重要增长动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骤然萎缩,金融体系岌岌可危。为了维护金融稳定,爱尔兰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救助本国银行,从而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爱尔兰金融系统饱受重创,政府债务大幅增长。
客观地讲,爱尔兰的经济繁荣并非只是空架子。自20世纪中期以来,爱尔兰政府就相当注重高新技术发展,推行科技兴国战略。无论是出口,还是吸引外资,爱尔兰都表现抢眼,由此促成了经济腾飞。在截至2007年的13年间,爱尔兰没有一年预算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即欧盟财政纪律划定的上限,在欧元区成员国中属于严守财政纪律的“标兵”。时至今日,爱尔兰政府的治理和商业环境指数仍然处于世界最前列,它的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良好的教育体系是欧洲最好的。从1997年到2007年,爱尔兰的工资增幅几乎是欧元区其他国家的5倍。在债务爆发前,这个仅450余万人口的小国2009年人均GDP4万美元左右,10年来吸引外资达2100亿欧元,社会福利开支比例超过了英国和法国,2007年福利指数为世界第11位。在过去20多年间,爱尔兰人始终相信他们已经结束了贫困和退步的历史,成为欧洲大陆上空前繁荣的典范。这场和房地产有关的货币信贷事故,也许会让其经济政策更加成熟起来。尽管房地产业受到巨大打击,但是爱尔兰跨国企业之都的地位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威胁,爱尔兰五大银行借助商业流通复苏的前景也还算光明,只要繁荣的经济主体还在,房地产业的复苏潜力仍在。
相信经过欧盟的援助和自身经济的调整,爱尔兰经济目前已经在快速恢复中。因为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德国当年就是在经历二战后借助强大的教育水平从一片废墟中重新立足于巨人行列。爱尔兰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教育水平被世界所公认。早在中世纪,爱尔兰就是西方世界中教育界的佼佼者。爱尔兰的各界政府都把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并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爱尔兰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创造力。由于暂时出现经济问题,也促进了爱尔兰在教育体制开始学习英美国家,吸引更多国外留学生来本国学习,同时本科阶段给于国际学生一定补贴,降低国际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还给获得爱尔兰荣誉学士学位的学生一年工作延签。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模仿英美商业化教育,这还是和商业化教育有本质区别的。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的欧洲经济体,爱尔兰离不开国际商务,像荷兰一样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在维持爱尔兰国际形象和吸引力上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化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对未来全球关系进行投资,即投资于在爱尔兰受过教育并将在海外宣传爱尔兰的学生,所以他们在本科阶段对国际学生进行教育补贴吸引生源。爱尔兰本科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一般只有12万到15万元人民币左右。研究生相对稍高,一年所有费用在15万到18万元人民币。同时针对语言能力欠缺的同学开设本科研究生的预科,预科一年所有费用约为12万元人民币左右。
爱尔兰的优势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商科,旅游酒店和生物医药专业,这得益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微软、英特尔、戴尔等美国公司纷纷登陆爱尔兰。之后IBM,惠普,GOOGLE等也都陆续在爱尔兰开设了欧洲总部,他们除了看重爱尔兰纯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受过良好教育的说英文的劳动力外,也是受到爱尔兰优惠的公司税的吸引。
《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爱尔兰的问题是,‘凯尔特之虎’的神奇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帮助美国避税实现的。”爱尔兰政府将公司税减少到公司利润的12.5%,这让爱尔兰吸引了从计算机服务到制药巨头等几乎所有产业的公司。他们纷纷在爱尔兰登陆,利用在爱尔兰的分支来洗白利润,逃避国内的税收。有关专家认为,大约占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仅仅是这些公司的“利润周转”行为。这样,爱尔兰真正成为整个北美进入欧洲的门户。
蜂拥而来的外国公司造就了爱尔兰经济的繁荣,让这个国家的失业率长期接近于零。欧洲各国的青年人纷纷来到这个崛起的国度寻找工作机会,这个曾经大量向外移民的国家,突然成为吸引移民的熔炉。人口学家曾预测,到2030年,爱尔兰人口将达800万。大量的外企和新进的人口对建筑的需求也催动了房地产的发展。爱尔兰房地产伴着国家经济的起飞而兴盛起来。但政府投放了大量信贷而且对金融机构缺乏监管,这种情况让爱尔兰在加入欧元区后更加严重。“欧元,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对于爱尔兰,是已经非常繁荣的国家又打了一针兴奋剂。”一位欧洲财经专栏作家评论说。在充沛的资金推动下,房地产也终于成为了一场全民的狂欢。更多的开发商开始投入到这场被信贷扩张推动的繁荣中去。报纸的房地产版面达到了50个版的厚厚一摞,开发商开始乘坐直升飞机出行,都柏林的上空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私人直升机盘旋。在1991年至2007年,爱尔兰的GDP增长达到了6.5%以上。在这个爱尔兰经济奇迹中,房地产提供了10%的GDP,也提供了13%的就业机会,成为爱尔兰真正的“支柱产业”之一。爱尔兰的GDP,从上世纪80年代的250亿,猛增到2008年的2670亿,一度超过了英国。据当地的华人说,在那个繁荣的年代,几乎在酒吧清扫都成为一个不错的工作,因为满地都可以捡起酒醉后人们留下的各种不同面值的硬币。
如何续写这个辉煌,这是所有爱尔兰人和准备到爱尔兰留学的学生一起要思考的问题。爱尔兰人也展开双臂欢迎研究他们经济现象和找到解决方案的优秀留学生们,欢迎大家一起体验欧洲的门户,曾经的经济奇迹-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