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是为了生存而留学。
即为了尽快赚钱,回报父母教育的投资。对于这类留学申请,首先是要重视成绩。即标准化考试成绩与GPA,这样能让美国大学看到你的学习能力,美国大学是很喜欢中国学生的,因为中国学生爱学习,专注,并且有动力去努力,为了毕业能找个好工作。这种正能量能够给美国校园带去活力,给美国学生以鼓励,美国大学很看重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一份漂亮的成绩单,9-12年纪保持进步,能给招生官留下很好的印象。这类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我认为还是更应该关注专业排名,而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多考虑学生是否能在本科阶段获得很好的GPA,这对将来找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不是在选校时一味攀高,给学生压力。根据2013年发布的美国国际教育年度报告,又称国际教育交流开放门户报告的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商科占了29%,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占到40%以上,说明以第一种目的出国的学生总数还是最多的。
第二类是为了兴趣爱好,孩子喜欢科学研究,喜欢艺术,喜欢人文学科,所以去美国学习相关最先进的相关知识。
针对这类学生,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向,虽然不是特别明确,但是有个范围,那么申请材料除了成绩之外,要突出表现自己在这些方向上的能力,这一点通过课外活动与获奖荣誉来表现最为合适。美国大学招生官考察学生课外活动与社会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从中看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招生官想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已经想清楚了,那么请你告诉我,你的计划,你的梦想等等,以及你目前的准备能否支撑你的梦想,支持你的爱好。招生官们希望看到中国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为了看到你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就。所以在准备活动的时候需要表现出自己对兴趣爱好的坚持,有无创造性的突破性的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比如在学校创办了针对自己兴趣爱好的社团,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了影响;或者在针对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领域,有超越同龄人的表现,这些学生通常都会受到招生官的青睐。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动机,领导力,特殊才能与个性是需要重点呈现的。这类学生在选校时,我建议多去关注学校与自己要求的吻合度,例如考虑学校的实验室、课外活动小组等等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能够支持自己去进一步达成自己的梦想,未来计划等。
第三类,极少数的学生,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
有个学生跟我说,他觉得现在胜利油田这样开采,会重蹈大庆油田的覆辙,导致资源浪费。小兴安岭在上世纪末就把木材开采光了,导致现在林业工人需要吃政府补助,并且这几十年要恢复自然资源,不许开采。他很关心这些社会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在中国学不到这些人文、思想、文化,他不得不去西方去学习这种人文精神,以及相应的具体的知识。
我相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留学的目的是第三类,即家里比较富足,父母都很成功。简单的生存的需求、满足自己的兴趣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学生了,他们开始有一些道德层面的需求。他们会去想说,我不要去撒谎;我不要去索贿、受贿;我不要去做贪官等等,也就是说我要生活在一个比较文明的环境里边。
虽然目前这第三类申请的学生还不太多,但是我想对家长说,如果你并不是那么需要孩子在短时间内给予你金钱上的回报,二是希望孩子能真正成功。你应该追求的不仅仅是生存、不仅仅是兴趣,而是要考虑从社会这个层面,让孩子去真正学到西方文化,西方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针对这类学生,如何从申请材料中表现出自己对着周围人,对社会的关心,自己的人品就是家长和学生最需要注意的。社会活动,不是说一定要去偏远地区支教,慈善活动这些,而是能够从校内外的活动中,从文书中看出你的思想,你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你尝试去做出一些改变,去解决一些问题。在选校的时候也可以多考虑文理学院,综合大学的文理学院这些基础的,精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