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wi,德语Hilfswissenschaftler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科研助手,在英语中可以翻译成research assistant。主要职责是协助学校里的PhD进行科学研究或者从事助教工作。
成为Hiwi后,可以身临其境地深入了解学校学院研究团队的工作,在某个科研领域中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可以积累专业领域的人脉,为日后的求职提供更“短平快”的路径。
更重要的一点,Hiwi是带薪的工作,并不是纯义务劳动。Hiwi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0个小时(各学校学院间会有细微的区别),工作日平均每天工作4小时,每小时的薪酬可达到10+欧元。在德国,450欧元以下的月收入是不用交税的;如果按照每周工作20小时来算,税后工资有800+欧元,在生活成本处于一般水平的城市完全可以覆盖一个月的生活开销。(目前,留德自保金的限制金额为861欧元/月)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找到Hiwi呢?
1. 直接在学校官网搜索Hiwi,以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为例,主页搜索Hiwi之后在搜索出来的结果中通常都会有Hiwi申请的方式,大家跟着信息去联系相关负责人即可。
2. 院系里的布告栏
很多学校院系的布告栏里经常会满满当当地发布近期招募的Hiwi岗位以及联系方式,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千万不要错过。当然,有些学校也会在布告栏里发布实习或正式工作的招聘信息。
3. 通过教授或助教的信息公布
有时候,院系里或者研究所内有空缺的Hiwi岗位,也会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如果你的教授在课上说最近在招Hiwi,而你恰巧又对这个岗位感兴趣的话,不妨直接和教授预约时间或发送邮件表达自己的求职意向。当然,如果你在这门课中的表现非常突出、成绩非常优异,也有很大的概率被教授抛出橄榄枝,主动来问询你是否要去他们那里做Hiwi。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去做Hiwi,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建议大家,持续关注学校/学院发布的Hiwi招聘消息,来时时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已经准备充分。这里想提醒大家,不一定是要全部满足职位要求才能获得做Hiwi的机会,Hiwi本身并不是正式的工作,在协助科研项目完成的同时,你也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本就是一个既能工作又能学习的机会,当你认为你已经达到六七成的要求时就可以进行尝试了。一般来讲,本科生第三、四、五学期是找Hiwi的高峰期,而硕士生则是在第二、三、四学期。
Hiwi是学校中难得的实践机会,对于日后寻找实习、正式工作也有极大的帮助,把“在大学期间至少做一次Hiwi”列入自己的to do list吧!
>>在线咨询